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隘束的意思、隘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隘束的解釋

狹窄險隘。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記》:“馹遽之途,敧危隘束。”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劍南道三·劍州》:“ 諸葛亮 相 蜀 ,於 劍閣 立門,以 太劍山 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 劍門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隘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i shù,其基本含義指狹窄險隘,多用于描述地理環境或道路的狹窄、險要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地形、道路等狹窄且險峻,通行受限。例如唐代劉禹錫在《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記》中描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即形容驿路陡峭狹窄。
    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中也提到劍門關因“隘束之路”而得名,進一步印證其地理險要的含義。

  2. 詞語結構:

    • 隘:意為狹窄、險要;
    • 束:指約束、捆縛,結合後強化“受限制、難以通行”的意象。

延伸與用例


相關來源與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隘束(ài shù)是指受限制或受到約束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右邊是"束"。它的總筆畫數是13。這個詞來自于古代的漢字寫法,可以追溯到秦代。在繁體字中,隘束的寫法仍然是"隘束"。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隘束通常是以狹隘的含義出現,用于描述地形狹窄、通行困難的地方。例如,有句古文說:“羌道隘,塞垣蔽;禦易勞,扈從悴。”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山路狹窄、難以通行的情景。隘束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也常用于形容個人受到思想、行為、環境等方面的限制,例如“他的表達受到了思維方式的隘束”。關于隘束的組詞,可以有“隘路”、“束縛”等。近義詞可以是“局限”、“狹窄”;反義詞可以是“寬敞”、“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