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束的意思、隘束的详细解释
隘束的解释
狭窄险隘。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剑南道三·剑州》:“ 诸葛亮 相 蜀 ,於 剑阁 立门,以 太剑山 至此有隘束之路,故曰 剑门 。”
词语分解
- 隘的解释 隘 à 险要的地方:隘口。要隘。关隘。险隘。 狭窄:隘巷。隘路。狭隘。 穷:隘穷。隘窘。贫隘。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网络扩展解释
“隘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ài shù,其基本含义指狭窄险隘,多用于描述地理环境或道路的狭窄、险要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相关信息: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指地形、道路等狭窄且险峻,通行受限。例如唐代刘禹锡在《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中描述:“馹遽之途,敧危隘束”,即形容驿路陡峭狭窄。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中也提到剑门关因“隘束之路”而得名,进一步印证其地理险要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隘:意为狭窄、险要;
- 束:指约束、捆缚,结合后强化“受限制、难以通行”的意象。
延伸与用例
- 文献引用:
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交通要道的艰险,如“隘束之路”常指山间险峻的通道。
- 现代用法:
部分资料(如)提到其可引申为“思想或行为受限制”,但此用法较少见,更推荐以字面意义为主。
相关来源与参考
- 唐代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
- 宋代《太平寰宇记》对剑门关的记载;
- 汉典、查字典等权威词典释义。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背景,可参考上述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隘束(ài shù)是指受限制或受到约束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右边是"束"。它的总笔画数是13。这个词来自于古代的汉字写法,可以追溯到秦代。在繁体字中,隘束的写法仍然是"隘束"。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隘束通常是以狭隘的含义出现,用于描述地形狭窄、通行困难的地方。例如,有句古文说:“羌道隘,塞垣蔽;御易劳,扈从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山路狭窄、难以通行的情景。隘束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于形容个人受到思想、行为、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例如“他的表达受到了思维方式的隘束”。关于隘束的组词,可以有“隘路”、“束缚”等。近义词可以是“局限”、“狭窄”;反义词可以是“宽敞”、“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