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躞蹀的意思、躞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躞蹀的解釋

見“蹀”

詳細解釋

(1).小步行走貌。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塑神鎮鬼》:“候至三四更,西北角倏走出一女郎,躞蹀步到二人前,有下拜之象。”

(2).徘徊。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嬋娟躞蹀春風裡,揮手搖鞭楊柳堤。” 柯靈 《香雪海·懷傅雷》:“我在僻靜的 淨寺 一帶躞蹀了大半天,想來想去,想不透怎麼會發生這樣一個大轉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躞蹀”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通常更常見的寫法為“蹀躞”(diéxi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指小步行走的姿态,形容腳步輕緩、徘徊不前的樣子。例如古詩詞中常用此詞描寫女子纖足輕移的步态。
    • 引申為猶豫不決或内心糾結的狀态,如“心中蹀躞難定”。
  2. 構詞解析

    • “蹀”本義為頓足、踏,強調足部動作(《說文解字》注:“蹀,履也”)。
    • “躞”單獨使用時多指書卷的軸心,但與“蹀”組合後形成疊韻聯綿詞,整體表意與步伐相關。
  3. 文學應用

    • 常見于古典文學,如《樂府詩集·白頭吟》中“蹀躞禦溝上,溝水東西流”,通過動作描寫烘托人物情緒。
    • 現代多用于書面化表達或特定方言中。
  4. 特殊用法

    • 古代也指佩帶上的飾物晃動,如“玉蹀躞”指腰帶懸挂玉飾的裝置。
    • 在江浙方言中可表“忙碌奔走”之意,但此用法已逐漸式微。

若需進一步了解漢字源流,可參考《漢語大字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躞蹀》的意思

《躞蹀》是一個漢字詞,意為跳躍行走,形容人或動物輕快地跳動行走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躞蹀》這個詞是由「足」作為部首,「躞」字有14個筆畫,「蹀」字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躞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躞」和「蹀」兩個字組合而成,用來形容輕快跳躍的行走動作。在繁體漢字中,「躞」字是「躡」的異體字,「蹀」字則是繁體中古「躍」字的變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躞」字的寫法為:「足」上面是「革」,下面是「亦」,再加上一個「辛」形成。而「蹀」字的古時候寫法為:「足」上面是「卒」,下面是「冗」,最後再加上一個「韭」形成。

例句

1.他輕盈地躞蹀在舞台上,引來了觀衆們的歡呼聲。

2.小貓在花叢中躞蹀,活潑可愛。

組詞

1.躞山涉水:形容跋涉山水間的行走。

2.躞步:形容步履輕捷而靈活。

3.蹀躞:與「躞蹀」義近,表示輕快地行走。

近義詞

踏步、悠遊、起舞、飄逸

反義詞

沉重、笨拙、腳步沉重、跌跌撞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