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直的意思、端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直的解释

(1) [upright]∶正直;正派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品行端直

(2) [directly]∶不拐弯;一直;笔直;照直(这条街端直走去,通向*********)

详细解释

(1).正,不歪斜;直,不弯曲。 汉 张衡 《西京赋》:“廛里端直,甍宇齐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所剺处多不端直,文帖且又繁积。” 郭沫若 《银杏》:“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

(2).正直。《楚辞·九章·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王逸 注:“言我推行正直之心。”《韩非子·解老》:“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北齐书·崔昂传》:“ 昂 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 宋 苏舜钦 《上京兆杜公书》:“天下所相望号端直者,惟丈人与 孔諫议 、 范吏部 耳。”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文》:“子之端直,当为神明。”

(3).指正直的人。《吕氏春秋·情6*欲》:“巧佞之近,端直之远,国家大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端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端直"是由"端"和"直"两个单字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特征。从构词法分析,"端"本义指事物顶端,《说文解字》释为"物初生之题也",引申为端正、正直;"直"甲骨文字形像目测直线之形,《说文》解作"正见也",指不弯曲的形态。二字组合后形成并列式合成词,语义融合产生新义项。

该词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文献,《楚辞·九章·涉江》载:"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此处形容品性正直不阿。汉代王逸《楚辞章句》注:"端,正也;直,不曲也。"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端谓不倾邪,直谓不曲折。"现代汉语中保留两个主要义项:

一、形容人品性正直,如《汉语大词典》引《后汉书·郭太传》:"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李贤注:"端直守正。"

二、描述物体形态笔直,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此间"端直"状写山势陡直。

现代语言运用中,"端直"多用于书面语体,常见于品德评价与建筑描述两个领域。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将其列为二级词汇,在政论文献与文学创作中保持着稳定的使用频率。

网络扩展解释

“端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重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正直、正派
    指人品或行为正直,不偏不倚。例如《楚辞·涉江》中的名句:“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强调内心的正直无畏外界境遇。现代用法如“品行端直”也延续此义。

  2. 笔直、不弯曲
    形容事物形态的直挺,如“这条街端直走去”,或郭沫若《银杏》中“株干端直”的描写。


二、详细解释

  1. 词义拓展

    • 正而不歪斜:汉代张衡《西京赋》用“廛里端直”形容房屋排列整齐。
    • 指代正直的人:如《北齐书》中描述崔昂“性端直少华”,体现品性正直的特点。
  2. 哲学与道德关联
    《韩非子·解老》提到“行端直则思虑熟”,将行为正直与思维成熟相联系,强调其内在修养意义。


三、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端直”既可形容具体事物的笔直(如道路、建筑),也可抽象表示品德的端正。例如技术文献中描述“电子束端直加速”,虽属专业引申,但核心仍围绕“直”的物理特性。


“端直”兼具“正直”与“笔直”双重内涵,既可描述人的品格,也可指物体的形态,是汉语中兼具道德与形态表达的典型词汇。其古文用例丰富,现代用法则更偏重字面直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鞍鞿包修霸心北山移豳雅餐风宿雨瞋蛙辍休粗放大郡调犯陡壁堕弱繁柯弗及干缦馆娃宫龟年瑰琦孤经絶句过府冲州槐衮驾帖楬橥几何图形敬贤爱士津卒钧容可怜巴巴刻诛懞憧孟子耐可馁殍偶倡偏才贫妾泣路晴哢青苔巷顷暂人多口杂仁善茸毛入深色叫蜃精身外事师帅瘦人帨缡鐁锣锁子铠提包头上安头外第妄口巴舌痿躄下账心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