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留府的意思、留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留府的解釋

職官和官署名。猶留台、留任。《三國志·魏志·杜襲傳》:“ 太祖 東還,當選留府長史鎮守 長安 。主者所選多不當, 太祖 令曰:‘釋騏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 襲 為留府長史,駐 關中 。”《南史·劉穆之傳》:“帝西讨 劉毅 以 諸葛長人 監留府。”參見“ 留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留府"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特征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行政機構代稱

特指古代官員外出期間暫代其行使職權的機構。例如三國時期曹操征讨孫權時,曾命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其辦公場所即稱"留府"(《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此類用法常見于《資治通鑒》《後漢書》等史籍,多用于描述戰時或主官離任時的臨時行政機制。

二、職官制度術語

指官員被臨時留任或調職時保留原職級待遇的制度。《宋史·職官志》記載"凡除改差遣,已受命而留府者,謂之貼職",說明該詞涉及古代人事任免中的特殊安置政策。明代《吏部職掌》中"留府待補"的記載,則體現了該制度在官員候補期的應用場景。

該詞現代已退出常用詞彙範疇,主要作為曆史研究術語存在于《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專業辭書,需結合具體曆史文獻進行語義還原。

網絡擴展解釋

“留府”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職官與官署名(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官員或官署的“留任”或“留守”職能。例如《三國志·魏志·杜襲傳》記載,曹操東歸時任命杜襲為“留府長史”,鎮守長安,即臨時委派官員代理中央政務。

  2. 延伸用法
    後泛指官員被免職後仍滞留原地,或普通人停留在某處不離開的場景。如南朝《南史·劉穆之傳》提到劉裕西征時命人“監留府”,即負責後方事務。

二、地名(次要含義)

河北景縣有一個鄉鎮名為“留府鄉”(全稱後留名府鄉),但需注意這與曆史上的“留府”官職無直接關聯,且另一來源指出“後留府”與“後留名府”是不同地點,可能存在名稱混淆。

使用場景

建議結合《三國志》等史料進一步了解其官職職能。

别人正在浏覽...

半米碧草磻磎殘陽朝冶車賦垂情除卻單極大誓願德容言功點石為金頓曲法誡語煩斂煩歊蜂螘富轹萬古貢茶公房光觌漢僧號房鶴化怳然活靶兼包并容角劍矯尾厲角饑馑經論浄衣伉偶可憐相可念窟竅老白相伶界留傳離攜冒占藐姑蔑侮拼版遣除棄妻羣品人小鬼大入黑襦領三學士梢天殺越升幂時不我與時尚素餐屍位檀腮同賀汙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