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留身的意思、留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留身的解釋

(1).拘留人身。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谏》:“ 蜀王 妃父 楊譽 ,在省競婢,都官郎中 薛仁方 留身勘問。”

(2).謂朝臣退去,請準獨留,向上面奏。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中:“本朝宰執日同進呈公事,遇欲有所密啟,必先語閤門,使奏知。進呈罷,乃獨留身,謂之留身。”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八:“ 文靖 早朝,留身,奏曰:‘聞禁中貴人暴薨,喪禮宜從厚。’”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幹局》:“ 丁晉公 執政,不許同列留身,唯 王文公 一切委順,未嘗忤其意。 文正 謂 丁 曰:‘欲面求恩澤,又不敢留身。’ 丁 曰:‘如公不妨。’”

(3).指保住性命。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明春二公論戰》:“因策馬歸,故身不預難,其後卒以滅敵,蓋留身有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留身作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指身體的存續狀态。《漢語大詞典》釋為"滞留軀體",常見于宋元文獻描述官員面聖後的特殊禮儀,如《宋史·職官志》記載宰執"留身奏事"制度,特指朝會結束後單獨留下禀報機要事務的行為。

二、佛教典籍中引申為修行境界。《佛學大辭典》載該詞可解作"留駐色身",指高僧通過禅定功夫延長壽命以完成度衆誓願,如《高僧傳》所述西域僧人"留身三年以待法傳"的記載。

三、現代漢語發展出保留本體的引申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新增"保持自身完整"的釋義,多用于哲學讨論與文學創作,例如"在洪流中留身不染"的修辭表達。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始終承載着存續與堅守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留身”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根據不同語境有所區别:

  1. 拘留人身
    指将人扣留或限制自由。此用法多見于唐代文獻,例如唐·吳兢《貞觀政要》記載:“薛仁方留身勘問”,即指官員拘留涉事人員進行審問。

  2. 朝臣單獨留下面奏
    此為宋代政治術語,指大臣在早朝後請求單獨留下向皇帝密奏。據宋·徐度《卻掃編》載,宰執大臣遇密事需啟奏時,“進呈罷,乃獨留,謂之留身”。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君臣奏對制度的特殊性。

  3. 保住性命
    清代文獻中引申為“留存生命以待時機”,如昭梿《嘯亭續錄》提到将領“留身有待”,即通過謹慎行事保全自身。

補充說明: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優先參考前三種經典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姬辭辇卑國辨味承諾趁勢落篷車肆馳指垂業凋耗東交民巷獨非惡劍風起潮湧格奸亘公古都鬼飲核膜滑稽還珠買椟狐首丘攪哄警勑積窩科甲遼警穭生落木耄倦梅煎民産明鏡止水牛兵僄輕契勘騎龍弄鳳酋健氣歇荏染人自為戰肉皮軟弱無力儒博嚅哜山河眒忽十光五色石榞四聖宋朝蘇米太早計探源屠牛坦讬陀渥沃吳歌無患子無勌獻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