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截的意思、斷截的詳細解釋
斷截的解釋
(1).切斷;截斷。《漢書·谷永傳》:“發人冢墓,斷截骸骨,暴揚屍柩。”《三國志·魏志·田豫傳》:“單将鋭卒,深入虜廷,胡人衆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
(2).禁絕。《隋書·高祖紀下》:“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事廢寝。”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截的解釋 截 é 割斷,弄斷:截斷。截開。截取。截面。 量詞,段:一截兒木頭。 阻攔:截住他。截留。截擊。截獲。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斷截”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物體或行為被強行中止的狀态,核心含義為「切斷」「截斷」。既可用于具象物體(如繩索、道路),也可指抽象事物(如計劃、行動)。
二、詳細釋義
- 物理截斷:指用外力将物體分割斷開。如《漢書·谷永傳》記載的「斷截骸骨」,即指斬斷骨骼的物理行為。
- 行為中止:比喻事情被外力強行中斷。如「談判被突發事件斷截」。
- 系統禁絕:在特定語境下引申為徹底阻止。《隋書》中「斷截樵蘇」即禁止砍柴放牧的禁令。
三、使用場景
• 工程領域:描述管線/道路中斷
• 文學描寫:渲染突然變故
• 曆史文獻:記錄禁令或戰事截擊(如《三國志》載田豫被「斷截歸路」)
四、同義詞辨析
與「截斷」側重結果不同,「斷截」更強調動作的強制性和突然性。近義詞包括:阻斷、腰斬、戛止等。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口語中多用「打斷」「切斷」替代。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查看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截》這個詞的意思:
《斷截》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它表示切斷或中斷某物的行動或狀态。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截斷物體的連續性,也可以用來表示阻斷、中止某種活動或過程。它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解釋和應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截》這個詞的拆分構成部首是“矢”和“手”,其中“矢”表示箭頭,而“手”代表手勢。整個詞語共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斷截》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并經過了演變和簡化。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斷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斷截》這個詞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斷”的古代字形為「斷」,而“截”的古代字形為「截」。這些字形的演變與時代的變遷緊密相關,而現代字形則是在逐漸發展後形成的。
例句:
1. 他用刀斷截了繩子。
2. 經過嚴格的篩選,他們成功地斷截了電流。
3. 這個意外事件截斷了我們的計劃。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中斷、阻斷、切斷、截斷、拆截
近義詞:停止、中止、折斷、割斷、分割
反義詞:連接、延續、暢通、通暢、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