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錦筝的意思、錦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錦筝的解釋

筝。筝上的繪文似錦,故稱。 明 徐霖 《繡襦記·竹林祈嗣》:“竹林仙院禮三清,歌舞樓臺棄錦筝。” 明 夏完淳 《金明池》詞:“西樓倚,錦筝低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錦筝是漢語中對古筝的美稱,特指裝飾華美、制作精良的筝類樂器。以下從詞義、文化内涵及文獻依據三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 錦:指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精緻”㊟。
    • 筝: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形似瑟,通常有13至25根弦㊟。

      “錦筝”即指以錦繡裝飾或工藝精湛的筝,強調其外觀的華麗與藝術價值。

  2. 引申含義

    在文學中,“錦筝”常象征高雅的藝術情趣或寄托哀婉情感。如李商隱《無題》中“錦瑟無端五十弦”,雖以“瑟”代指,但“錦”字同樣凸顯樂器的精美,後人多以“錦筝”類比㊟。


二、文化内涵

  1. 工藝與審美

    古代貴族所用筝常以螺钿、玉石鑲嵌,琴身繪雲紋或花鳥,絲弦配以錦緞裝飾,體現“錦”的華貴特質㊟。

  2. 文學意象

    • 雅集象征:如宋代詞人晏幾道《菩薩蠻》中“哀筝一弄湘江曲”,以“哀筝”抒懷,而“錦筝”更側重其形制之美㊟。
    • 情感載體:元代張可久《憑闌人》中“錦筝彈怨玉堂秋”,借“錦筝”傳遞孤寂之情㊟。

三、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錦筝”為“裝飾華美的筝”,并引清代朱彜尊《霓裳中序第一》詞:“錦筝彈怨,難寄鸾箋”佐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11卷,第1393頁。

  2. 《辭源》

    指出“錦”喻器物精美,如“錦瑟”“錦筝”均屬此類雅稱㊟。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476頁。

  3.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錦筝”在詩詞中兼具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美感,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思的常見意象㊟。

    來源: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783頁。


結論

“錦筝”作為複合詞,既描述樂器外表的華美裝飾,亦承載傳統文化中對音樂與情感交融的審美追求。其釋義需結合器物特征與文學語境,方得全面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錦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錦筝”指裝飾華美的古筝,因筝面繪有錦紋而得名。其中“錦”指色彩絢麗、紋樣精緻的絲織品,象征華美;“筝”為古代撥弦樂器,形制長而扁平,常見于戰國時期秦地。

二、曆史與文學出處

  1. 明代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明代文學作品,如:

    • 徐霖《繡襦記·竹林祈嗣》:“竹林仙院禮三清,歌舞樓臺棄錦筝。”
    • 夏完淳《金明池》詞:“西樓倚,錦筝低按。”
  2. 文化意象
    在詩詞中,“錦筝”常與歌舞、樓台等場景結合,烘托雅緻氛圍,體現古代文人對音樂與藝術的推崇。

三、延伸用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錦筝”可形容歌聲或琴音優美動聽,具有藝術感染力,用于贊美音樂表演者的技藝。但此用法多見于比喻性描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字義分解

五、總結

“錦筝”既是對裝飾精美古筝的别稱,也是文學中象征高雅藝術的意象,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與語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哥叭叭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白義八俊扳價剝亂被中畫肚財富餐啄廁賤側近側徑承弼持盈保泰綽綽有裕存儲大半拉刀鞘的礫典冠點花茶冬窩子鵝羣帖鳳凰窠觥舡挂紅汩碌碌衮師荷校懷惡皇民胡哄灰爛疚負揩背抗世刻勒空當哭訴類求龍膽紫麪黏牧監副逆邊辟強園求容山遙路遠手版收身鼠氣竦耳特牲天術停車通洞同上同聲同氣梧楸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