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提拔。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三:“ 沉起 待制諸子,有見 荊公 者,頗喜之,許以薦擢。” 明 李東陽 《鎮原縣廟學重修記》:“今天子即祚,用大臣,薦擢知 淮安府 。”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刑部郎官》:“ 乾隆 末, 福文襄王 征 廓爾喀 時,有刑部郎中某以薦擢召見。”
“薦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àn zhuó,其核心含義為推薦提拔,多用于人才選拔或晉升的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薦擢”由“薦”和“擢”兩字組成:
“薦擢”是漢語中表達“推薦提拔”的經典詞彙,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實用性。其核心在于通過主動舉薦促進人才發展,常見于正式文書或對人才制度的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萍洲可談》《嘯亭續錄》等古籍。
《薦擢》(jiàn zhuó)是一個常用于古代文獻中的詞彙,表示推薦、提拔、晉升的意思。
《薦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草字頭)和“手”。它的總筆畫數是17,其中“艹”部3筆,“手”部14筆。
《薦擢》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谏稽如例,庶或得聽,奉诏薦擢。”意為建議參照舊例,或許會被采納,委以重職。
《薦擢》的繁體字為「薦擢」。
古代《薦擢》的漢字寫法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仍然是「薦擢」。
1. 他多次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了上級的薦擢。
2. 他是我們公司最年輕的部門經理,這是領導對他的一次薦擢。
3. 據說這位官員是靠賄賂得到了薦擢的。
1. 薦任:推薦任命。
2. 擢升:提拔晉升。
3. 薦言:推薦的言論或建議。
1. 提拔:選拔、升遷。
2. 晉升:升級、升遷。
3. 推薦:引薦、舉薦。
1. 降職:降低職位。
2. 貶谪:貶低官職或地位。
3. 下放:調離原有職位,降低崗位級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