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像的意思、聖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像的解釋

(1).特指 孔子 的畫像。 清 左暄 《三馀偶筆·聖像》:“若 孔聖 之有畫像其來已久, 漢孝景 時,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 韓 勅修孔廟後碑,立于 桓帝 永壽 三年,而碑中有改畫聖像之語。”

(2).尊稱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紀三》:“﹝三月﹞乙卯, 建安軍 鑄 玉皇 、 聖祖 、 太祖 、 太宗 尊像成,以 丁謂 為迎奉使……﹝五月﹞甲辰,聖像至。”

(3).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 前蜀 杜光庭 《道教靈驗記·果州開元觀驗》:“又於 白鶴山觀 掘地得鐵數萬斤,鑄三尊鐵像,僅高二丈,今謂之聖像,遠近祈禱,立有徵驗。” 鄭振铎 《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着聖像,各有一張奇形的椅子,預備牧師們聽忏悔者自白時用的。”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二:“青年們到 三仙姑 那裡去,要說是去問神,還不如說是去看聖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 特指孔子的畫像
    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如漢景帝時期太守文翁在石室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這一用法在儒家文化中延續,明清時期仍有“改畫聖像”的記載,體現了對儒家聖賢的尊崇。

  2. 尊稱皇帝的肖像或雕像
    主要用于古代帝王崇拜,如《宋史》記載宋真宗時期鑄造玉皇、聖祖及曆代皇帝尊像,并舉行迎奉儀式,反映了皇權與神權結合的文化特征。

  3. 宗教或民間崇奉的畫像與偶像
    涵蓋多種信仰體系:

    • 道教:前蜀杜光庭記載鑄造鐵制聖像用于祈禱;
    • 基督教:教堂中常見耶稣、聖母瑪利亞的聖像;
    • 民間信仰:如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中提到的占卜用神像。

文化延伸:聖像不僅是藝術形式,更承載着符號象征功能。例如儒家聖像強化道德教化,宗教聖像則成為人與神溝通的媒介。需注意,不同文化對聖像的态度差異顯著,如基督教曆史上曾爆發“聖像破壞運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像

聖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聖”和“像”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聖”字的部首是“囗”,總共有五筆; “像”字的部首是“⺮”,總共有十個筆畫。

來源

聖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以高尚形象、光明正大的方式出現的偶像、形象。它可以泛指宗教中敬奉的神像、佛像或任何被敬仰、崇拜的人物形象。

繁體

在繁體字中,聖像的寫法是「聖像」。

古時候漢字寫法

聖像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變化,基本保持現代寫法形式。

例句

1. 這座寺廟供奉着許多美麗的佛教聖像。
2. 他被認為是教育界的聖像,受到學生們的崇拜。

組詞

聖潔、聖人、像征、飛像、佛像等。

近義詞

神像、偶像、雕像。

反義詞

凡俗、平庸、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