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腸猿的意思、斷腸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腸猿的解釋

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峽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令黜其人。”後世用作因思念愛子而極度悲傷之典。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谔》詩:“愛子隔東 魯 ,空悲斷腸猿。” 宋 黃庭堅 《上冢》詩:“ 康州 斷腸猿,風枝割永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斷腸猿”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學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綜合解釋如下:

一、典故出處與核心含義

根據和記載,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故事講述桓公率軍入蜀時,部下捕獲一隻幼猿,母猿沿岸哀嚎追趕百餘裡,最終跳上船氣絕身亡。剖腹後發現其腸子“寸寸斷”,後人以此比喻因思念愛子而悲痛至極的情感,成為表達親子之痛的經典意象。

二、詞義延伸與文學應用

  1. 本義:特指因骨肉分離産生的極緻悲傷,尤其強調母子親情斷裂的痛苦()。
  2. 引申義:在文學創作中,逐漸擴展為形容所有深入骨髓的悲痛,如愛情悲劇、人生失意等場景()。例如李商隱詩句“巴江暮雨連三峽,斷腸猿聲到客船”中,便借猿聲烘托羁旅愁思。

三、争議與辨析

四、典型用法示例

古代詩詞常以“斷腸猿”渲染凄涼氛圍,如: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提示:若需考證原始文獻,建議優先參考《世說新語》及權威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腸猿》這個詞是指讓人非常傷心的事情或情感狀态。它由三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 "斷"、"腸" 和 "猿"。下面我會詳細介紹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 - "斷" 字,部首是 "矢" ,共有四畫。 - "腸" 字,部首是 "⺼" ,共有 six 畫。 - "猿" 字,部首是 "犭" ,共有 ten 畫。 《斷腸猿》一詞的來源并不清楚,但在文學作品中廣泛出現。傳統的繁體字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斷腸猿》這個詞的字形據我所知沒有太大改變。 以下是一個使用《斷腸猿》的例句:他聽到這個消息後,他的心情像是被一隻斷腸猿撕碎了。 與《斷腸猿》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斷腸”,“猿啼”,“痛不欲生”等。 一些近義詞可以是:“心碎”,“傷心”,“悲傷”。 反義詞可能是:“歡樂”,“快樂”,“愉快”。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