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敍的意思、晤敍的詳細解釋
晤敍的解釋
見面叙談。《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五月朔日》:“ 丁興齋 來此晤敍。”
詞語分解
- 晤的解釋 晤 ù 遇,見面:晤面。晤談。晤商。會晤。 古同“悟”,明白。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敍的解釋 敍 ù 同“叙”。 筆畫數:; 部首:攴;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晤敍(wù xù)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會面交談。具體解析如下:
-
本義解析:
- “晤”:本義指見面、會面。《說文解字》釋“晤”為“明也”,引申為相遇、面對面相見。在“晤敍”中,“晤”強調會面的動作或狀态。
- “敍”:通“叙”,指交談、陳述、述說。《說文解字》釋“敍”為“次弟也”,本義為次序,引申為有條理地交談、溝通。在“晤敍”中,“敍”強調交談的内容或行為。
- 因此,“晤敍”二字結合,即指雙方會面并進行交談,強調見面後的言語交流過程。
-
用法與語境:
- “晤敍”常用于描述較為正式、友好或深入的會面交談,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
- 其使用場景多見于描述親友重逢、故人相聚、賓主交談或文人雅士間的交流。
- 近義詞包括:會晤、叙談、晤談、交談、暢談等。
- 在現代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書面語、文學作品或特定場合(如正式信函、曆史叙述)中仍可見到。
-
示例:
- “久别重逢,老友二人得以晤敍,倍感欣慰。”
- “此次訪問,賓主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晤敍。”
- “信中表達了渴望早日相見,晤敍别情的願望。”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對“晤”的解釋包含“見面;會面”義項,并引《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為例。對“敍”(叙)的解釋包含“談話;述說”義項。該詞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 《辭海》(第七版):在相關詞條中解釋了“晤”的“見面”義和“敍”(叙)的“交談;陳述”義。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兼具百科性質的綜合性大型辭典,釋義嚴謹。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王力等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對“晤”的解釋明确包含“見面”義(如“晤面”、“會晤”),對“敍”(叙)的解釋包含“交談”義(如“敍談”)。是學習古漢語的權威工具書。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雖然“晤敍”作為合成詞在現代常用詞中不突出,但該詞典對“晤”的釋義包含“見面”義(如“會晤”、“晤談”),對“叙”的釋義包含“說;談”義(如“叙談”、“叙舊”),為理解“晤敍”的構成和含義提供了現代漢語的基礎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晤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ù xù,其核心含義為見面叙談。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一、字義解析
- “晤”:本義指見面、會面,如“會晤”“晤談”。
- “敍”:同“叙”,意為交談、陳述,如“敍舊”“敍事”。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見面進行交流的行為。
二、用法與出處
- 典型用例
該詞多見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例如《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七年五月朔日》中記載:“丁興齋來此晤敍”,描述兩人見面交談的場景。
- 語境特點
多用于正式或文雅的場合,側重表達面對面的深入交流,而非簡單寒暄。
三、相關說明
- 近義詞:會晤、叙談、面晤(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
- 現代使用:當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曆史研究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林則徐日記》等清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抱腰側聽忏祈屮稾坼兆出留出律楚南大衍電冰櫃地寒恩榮宴釭花幹雲蔽日高就各别世人勾肆龜逆咳兒還民恒準歡鬧賄賂公行火毳火赫健鬥嬌騃極勞靖獻金神窘罄枯魄螺蚌秘書院瓯蟻攀欄牽拉千裡目鉛錢峭發卿雲輕載濡洩三鬥醋設辭收治水德水垢酥湯特異恬然自足通辦通衢大邑土貨吞服踠迹違返誣訟霞幂校考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