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冕的意思、端冕的詳細解釋
端冕的解釋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 鄭 衛 之音,則不知倦。” 鄭玄 注:“端,玄衣也。” 孔穎達 疏:“雲‘端,玄衣也’者,謂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稱端也。”《國語·楚語下》:“聖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羣臣精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苛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韋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楊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詩:“稱觴山色和元氣,端冕爐香疊瑞煙。” 唐 黃滔 《白日上昇賦》:“揮毫而金簡初載,端冕而玉皇有佇。”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冕的解釋 冕 ǎ 中國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員們戴的禮帽,後專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衛冕(衛護帝王頭上的皇冠,喻維護帝王的最高統治權力或保持體育競賽中的上屆冠軍稱號)。 筆畫數:; 部首:冂;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端冕”是古代中國禮儀文化中的重要服飾概念,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端冕”指玄色上衣與禮冠的組合,是古代帝王、貴族在重大祭祀或典禮中穿着的正式禮服。其中:
- 端:即“玄端”,一種黑色寬袖正裝,衣身方正,象征莊重;
- 冕:禮冠,形制高大,配有垂旒(玉串),體現身份尊貴。
二、文獻記載與禮儀功能
-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曾言:“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說明穿着端冕參與雅樂儀式時需保持嚴肅姿态。
- 《國語·楚語》提到聖王“正端冕”以監祭祀,強調其用于宗教祭祀場合,表達對神明的敬畏。
三、形制細節
- 尺寸規範:據孔穎達疏,端服袖寬二尺二寸,袖口收窄至一尺二寸,體現禮制嚴謹;
- 顔色象征:玄色(黑中泛紅)代表天地之色,符合周代“天玄地黃”的宇宙觀。
四、文化延伸
唐代詩人楊巨源在《元日呈李逢吉舍人》中以“端冕爐香疊瑞煙”描繪朝儀場景,凸顯其與權力、祥瑞的關聯。後世亦用“端冕”借喻正式即位或擔任要職,如“端冕臨軒”形容帝王登基。
五、現代研究
學者多通過《三禮圖》等古籍考據其具體樣式,并結合出土文物(如商周玉冠飾)還原曆史真實形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正式加冕,即國君或王室成員穿戴禮冠,表明其尊貴地位的儀式。下面給你詳細解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端冕》的拆分部首是「立」和「冕」。筆畫數為10,其中「立」部的筆畫數為5,「冕」部的筆畫數為5。
來源:《端冕》一詞源于古代官方冊封國君或王室成員時的儀式,冕是一種古代禮帽,端冕則是指把冕戴到國君或王室成員的頭頂上,象征着榮耀和尊貴。
繁體字:《端冕》的繁體字為「端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冕」的字形有所變化,有時候寫作「冄」或「䗜」。
例句:慶祝儀式上,國君莊嚴地戴上了華麗的《端冕》。
組詞:例如,「加冕」、「冕旒」等是與《端冕》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與《端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戴冠」、「加冕」。
反義詞:與《端冕》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脫冠」、「辭職」等。
以上是關于《端冕》這個詞的解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