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冕的意思、端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冕的解釋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貴族的禮服。《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 鄭 衛 之音,則不知倦。” 鄭玄 注:“端,玄衣也。” 孔穎達 疏:“雲‘端,玄衣也’者,謂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稱端也。”《國語·楚語下》:“聖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羣臣精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苛慝於神者,謂之一純。” 韋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楊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詩:“稱觴山色和元氣,端冕爐香疊瑞煙。” 唐 黃滔 《白日上昇賦》:“揮毫而金簡初載,端冕而玉皇有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由"端"和"冕"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與古代禮制、服飾及莊重場合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字義拆解與核心本義:

    • 端: 本義指端正、正直、莊重。引申為穿着整齊、态度嚴肅。在服飾語境中,常指正式的禮服或端正地穿着。
    • 冕: 特指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重大祭祀或朝會時所戴的最高等級禮冠。冕通常由冠闆(綎)、垂旒(玉串)、笄(簪子)等部分組成,是身份和禮儀的象征。
    • 端冕: 因此,"端冕"最核心、最直接的含義是指端正地戴着冕冠,或穿着正式的冕服(常連帶指整套禮服)。它描繪的是古代貴族或統治者身着最莊重、最正式的禮服參加祭祀、朝見等重大典禮時的形象,象征着最高的禮敬、嚴肅和威儀。
  2. 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 由于"端冕"出現在極其莊重神聖的場合,它自然引申出莊重、嚴肅、恭敬的含義。穿着端冕意味着對禮儀、對神明、對君主的極度尊崇和敬畏。
    • 它象征着最高的禮制規範和統治者的威儀。穿戴端冕的行為本身,就是遵循古禮、彰顯身份、體現統治合法性的重要儀式。
  3. 使用場景:

    • 主要出現在描述古代帝王、君主或諸侯參與國家最高級别祭祀(如祭天、祭祖)或重大朝會(如新君即位、接受諸侯朝拜)的語境中。
    • 也用于形容君主或重臣在需要極度莊重、恭敬地處理事務時的狀态。
  4. 文獻例證(體現權威性):

    • 《禮記·樂記》: "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此處,魏文侯說自己穿戴端冕(指莊重地穿着禮服)聽莊重的古樂時反而容易打瞌睡,聽俗樂卻精神百倍。這生動地說明了"端冕"所代表的莊重場合與狀态(來源:《禮記》)。
    • 《莊子·達生》: "(祝宗人玄端以臨牢筴)… 見之者殆乎霸。… 及至(豬)臨之以端冕…" 這裡描述了用"端冕"(莊重的禮服禮冠)作為誘餌(或象征)來迷惑豬的寓言,反襯出"端冕"所代表的世俗尊榮(來源:《莊子》)。
    • 《國語·楚語下》: "聖王正端冕,以其不違心,帥其群臣精物以臨監享祀,無有苛慝于神者,謂之一純。" 這裡強調聖王穿戴端冕祭祀,内心虔誠專一(來源:《國語》)。

"端冕"一詞,源于古代冠服制度,核心指端正地穿戴冕服(冕冠和配套禮服),是古代貴族在祭祀、朝觐等最重大、最神聖典禮時所着的最高等級禮服。它強烈地象征着莊嚴肅穆、恭敬虔誠的态度以及遵循古禮的威儀,是中華傳統禮制文化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禮記》、《莊子》、《國語》等先秦典籍中均有明确記載和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端冕”是古代中國禮儀文化中的重要服飾概念,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端冕”指玄色上衣與禮冠的組合,是古代帝王、貴族在重大祭祀或典禮中穿着的正式禮服。其中:

二、文獻記載與禮儀功能

  1.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曾言:“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說明穿着端冕參與雅樂儀式時需保持嚴肅姿态。
  2. 《國語·楚語》提到聖王“正端冕”以監祭祀,強調其用于宗教祭祀場合,表達對神明的敬畏。

三、形制細節

四、文化延伸

唐代詩人楊巨源在《元日呈李逢吉舍人》中以“端冕爐香疊瑞煙”描繪朝儀場景,凸顯其與權力、祥瑞的關聯。後世亦用“端冕”借喻正式即位或擔任要職,如“端冕臨軒”形容帝王登基。

五、現代研究

學者多通過《三禮圖》等古籍考據其具體樣式,并結合出土文物(如商周玉冠飾)還原曆史真實形制。

别人正在浏覽...

闇誦安意熬炙阿容飙霆不顧一切搽脂抹粉稱誦宸旒錯勝待慢耽荒燈黑燈亮兒鬥悶子反三角函數附從凫薻鋼索宮館狗塌皮管庫海東青合韻歡盟加護堅肕戒命饑苦菁菁九雲诰狙慝可搭落紙雲煙陸軸麥秀兩岐厖厚煤掌靡拉明煥逆取順守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扒摟鰟鮍楄柎強見七寶莊嚴弱冠之年散亡山臯珊瑚樹使範淑旗私政俗院退休文缯逍遙物外夏篆邪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