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綴的意思、聯綴的詳細解釋
聯綴的解釋
連結、組合在一起。《周禮·天官·太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 漢 鄭玄 注:“繫,聯綴也。” 唐 李商隱 《與陶進士書》:“久羨懷藏,不敢薄賤,聯綴比次,手書口詠。” 明 唐順之 《雁訓》:“一縱一橫,乍合乍分,既錯落而成點,亦聯綴而為畫。”《西遊記》第七二回:“遇穀粒手拈入口,逢絲縷聯綴遮身。”
詞語分解
- 聯的解釋 聯 (聯) á 連結,結合:聯合。聯結。聯繫。聯絡。聯盟。聯邦。聯袂。聯名。聯想。聯姻。聯營。珠聯璧合。 對偶的語句:對聯。挽聯。楹聯。上聯。下聯。 古代戶口編制的名稱,十人為聯。 筆畫數:; 部首
- 綴的解釋 綴 (綴) ì 縫:補綴。綴上幾針。 連接:連綴。綴文(即作文章)。綴辭。綴集。綴輯。筆不停綴。 裝飾:點綴。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聯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án zhuì,其核心含義是将事物連結、組合在一起,形成整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物理連接:指具體事物的串聯或組合,如《西遊記》第七二回提到的“逢絲縷聯綴遮身”,即用絲線編織成衣物遮蓋身體。
- 邏輯關聯:抽象層面的聯繫,如語言、文字或思想的組合。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聯字以分疆”,指通過字詞聯結構成句子。
二、出處與例句
-
古代典籍:
- 《周禮·天官·太宰》提到“以九兩繫邦國之民”,漢代鄭玄注解“繫”為“聯綴”,即通過制度聯結民衆。
- 唐代李商隱在書信中描述“聯綴比次,手書口詠”,指将文字整理編排成文。
-
文學應用:
- 明代唐順之《雁訓》中“一縱一橫……聯綴而為畫”,比喻雁群飛行的軌迹如筆畫般連貫。
三、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聯結、綴合、組合、串聯。
- 字源補充:
“綴”本字為“叕”(zhuì),《說文解字注》解釋其本義為“聯綴”,字形象征多個“又”(手)共同編織的動作,引申為事物間的緊密關聯。
四、現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文字、圖案或邏輯關系的整合,如“聯綴成文”“聯綴數據”。在語言學中,也指通過語法手段将詞語組合成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聯綴》的意思
《聯綴》是一個動詞,意為将兩個或多個事物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聯綴》的拆分部首是“缶”和“系”,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5畫和7畫。
來源
《聯綴》一詞來源于漢語,由兩個字組成:聯和綴。其中,聯指連接、結合,綴指附着、添加。聯綴的概念源于生活中連接事物的行為,後被引申為連接文字或語言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聯綴為「聯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聯綴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演變,可能存在一些變體字。然而,聯綴一詞的基本意思和構詞方法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例句
1. 這兩個故事通過相同的主題聯綴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長篇小說。
2. 編碼時,我們需要聯綴各個模塊,确保整個系統的順利運行。
組詞
聯綴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 聯結:連接、結合在一起。
- 連接:使兩個或多個事物相連接。
- 綴編:通過添加、附着構建編碼。
近義詞
與聯綴含義相近的詞彙有:
- 連接:連接、溝通、聯繫。
- 結合:合并、融合、共同組成。
- 合并:使合為一體、結合。
反義詞
與聯綴含義相反的詞彙有:
- 分離:使事物分開、分隔開。
- 解散:使組織或團體解除關系、解散。
- 獨立:不依賴、不依附于他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