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坐的意思、都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坐的解釋

亦作“ 都座 ”。1.政事堂。 魏 晉 時大臣商議政事的地方。《晉書·孔愉傳》:“ 王導 聞而非之,於都坐謂 愉 曰:‘君言姦吏擅威,暴人肆虐,為患是誰?’”《北史·文苑傳·樊遜》:“祕書監 尉瑾 移尚書都坐,凡所得别本三千餘卷,五經諸史殆無遺闕。”《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宗愛 方用事,威振四海。嘗召百官於都坐。” 胡三省 注:“ 魏 有都坐大官。 魏 之都坐,猶 唐 之朝堂也。或曰都坐尚書。都坐即 唐 之政事堂。”

(2).借指尚書令等大官。《北齊書·胡長仁傳》:“ 長仁 累遷右僕射及尚書令……省務既繁,簿案堆積,令史欲諮都座,日有百數。”《北史》作“都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坐”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古代政事場所

  1. 政事堂:指魏晉時期大臣商議政事的場所,類似于唐代的“朝堂”或“政事堂”。例如《晉書·孔愉傳》記載大臣在“都坐”讨論政務。
  2. 代指官職:借指尚書令等高官。《北齊書·胡長仁傳》提到官員需頻繁向“都座”請示事務,可見其象征高位權力。

二、現代引申義(存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衆人共同安靜下來”,但該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意義的引申。需注意區分曆史本義與後起的文學化表達。

示例用法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坐(dōu zuò)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所有的人都坐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都坐的部首是阝(邑),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都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當一個人主持會議、舉辦慶典或講話等場合時,常會用到都坐這個詞來表示讓所有人都坐下。 繁體:都坐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一樣,都是「都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都坐的寫法是以「躳」作為部首,以「諒」作為偏旁,寫作「躳諒」。 例句:開會前請大家都坐下。 組詞:都坐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都坐坐」(讓大家都坐下來休息),「都坐客」(接待所有的來訪客人)等。 近義詞:坐下、落座。 反義詞:站立、起立。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