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禍的意思、厄禍的詳細解釋
厄禍的解釋
災禍。
詞語分解
- 厄的解釋 厄 è 困苦、災難:厄運。厄境。 阻塞:阻厄。 險要的地方:險厄。 木節。 沒有肉的骨頭。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 禍的解釋 禍 (禍) ò 災殃,苦難:禍殃。禍害。禍患。禍根。禍端。禍首。禍事。戰禍。惹禍。禍從口出。禍起蕭牆(“蕭牆”是照壁,意思是禍事發生在家裡,喻内部發生禍亂)。 危害,使受災殃:禍國殃民。 福 筆畫數
專業解析
“厄禍”的漢語詞典釋義
“厄禍”為漢語複合詞,由“厄”與“禍”兩個語素構成,均表災禍義項,但語義側重不同。
-
字義分解
- 厄:本義為困苦、災難,《說文解字》釋為“隘也”,引申指險境或無法擺脫的困境,如《左傳·莊公二十三年》載“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屍諸城上,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遂入曹。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羁,而乘軒者三百人也。且曰:‘獻狀。’令無入僖負羁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此處“厄”指曹國遭遇的危難。
- 禍:指人為或自然引發的災殃,《說文解字》釋為“害也,神不福也”,如《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複合詞釋義
“厄禍”強調雙重災難的疊加,既包含客觀困境(厄),又含主觀招緻的災禍(禍),多用于描述重大劫難或不可逆的災殃。例如《後漢書·馮衍傳》載“憤戰國之遘禍兮,憎權臣之擅強”,其中“遘禍”與“厄禍”語義相近,均指遭遇深重災禍。
-
現代權威引證
據《漢語大詞典》,“厄禍”釋義為“災禍;苦難”,屬書面語,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例如《清史稿·災異志》中“歲饑民困,厄禍頻仍”即用此詞描述連續災禍。
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對“厄”“禍”的單字釋義
- 《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曆史事件記載
- 《漢語大詞典》複合詞條目
- 《清史稿·災異志》語例
網絡擴展解釋
“厄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多個來源整理如下:
一、基本釋義
厄禍(拼音:è huò)指災禍,常用于描述重大不幸或災難性事件。
- 字義分析:“厄”本義為險要之地,引申為災難、困苦;“禍”指災難、不幸,與“福”相對。兩字組合強調災難的嚴重性。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
東漢《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中蔡琰(蔡文姬)的詩句:“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表達了對無辜遭災的悲憤。
-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如“曆經厄禍”“厄禍臨頭”等表述。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災禍、劫難、橫禍
- 反義詞:福澤、祥瑞、吉兆
四、權威參考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相關篇章,或參考線上詞典如查字典、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澒半鏡筆伐草子乘肥逞忿程氣城鄉黜官慈息打勾黨社都城放去販輸服慘閣館埂子躬耕固必國靈海底撈針鴻等毀舟為杕昏騰騰疆梁解粽錦被急煞狂噬纍人列邦鈴合留司格六玺驢年茂渥美舉密義霓虹燈嫖宿疲餧破竹芹泥人事日毂稅課私寓聽言頹墊推擁僞議五零二落誣讪無暇巷野消腫徙邊諧美謝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