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詢問年齡。 明 唐順之 《贈陳佥事約之生日》詩:“問齒方知散騎後,論才已是 洛陽 前。”
“問齒”一詞在中文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不同語境下含義有所差異:
詢問年齡
這一解釋來源于明代唐順之的詩作《贈陳佥事約之生日》中的詩句:“問齒方知散騎後,論才已是洛陽前。”
表達敬佩之情(較少見)
部分詞典提到“問齒”可形容對他人才能或學識的欽佩,甚至自愧不如。這一說法可能與古代禮儀相關,例如用躬身觸碰對方牙齒的禮節象征謙遜。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佐證,需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
《問齒》是一個成語,也可以作為動詞短語使用,意為詢問或探詢他人的情況或意見。它通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和好奇。
《問齒》由“口”部首和“齒”部首組成,其中“口”部首為5畫,“齒”部首為8畫。
《問齒》最早可追溯到《禮記·禮器》,記載着“君子不為内外之患,不問齒於外,問心於内”的句子。這句話意味着不為外部事物所幹擾,在外面不與人争辯,而是要問問自己的良知。在現代漢語中,《問齒》意為問候或詢問他人的近況。
繁體字“問齒”,與簡體字“問齒”意思相同,隻是寫法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問齒”曾有多種變體,如“問齒”、“問齒”等。這些變體寫法較為複雜,不過意義仍然一緻。
1. 他特意打電話給老朋友,詢問齊了解一下他近來的生活情況。
2. 她一直很挂念你,你可以給她打個電話問問齒。
1. 問詢:詢問或探詢他人的情況或意見。
2. 咨詢:向他人請教或咨詢意見,以獲取指導或建議。
1. 問候:向他人問好,表示關切和友好。
2. 詢問:向他人提出問題或請求信息。
回避:故意避開或回避對他人的提問或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