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弛的意思、逋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弛的解釋

(1).懈怠松弛,不盡責。《梁書·武帝紀中》:“且翫法惰官,動成逋弛,罰以常科,終未懲革。”

(2).拖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弛(bū chí)是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構詞語素及曆史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該詞由"逋"和"弛"兩個語素構成:

• "逋"《漢語大詞典》釋為逃亡、拖欠,如《尚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

• "弛"《辭源》釋作弓弦松懈,引申為懈怠、廢弛,如《韓非子•解老》"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

二者組合初指政務懈怠、法紀松弛,如《宋書•武帝紀》載"權豪縱橫,百姓逋弛",描述社會秩序渙散之狀。

二、引申義項

  1. 政務廢弛:《資治通鑒》注引"逋慢之吏,弛縱綱紀",特指官吏怠惰導緻政令不行;
  2. 行為散漫:清代考據著作《日知錄》"士風逋弛,不複以經術為本",指文人學風浮泛;
  3. 債務拖欠:唐宋判牍文書常見"逋弛官錢""逋負租調"等表述,專指賦稅逾期未繳。

三、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退出日常用語範疇,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作品中。如需查證詳細訓诂,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14修訂版)第87頁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逋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綜合多來源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松懈放縱
    指行為放縱、不自律,如《梁書·武帝紀》中“翫法惰官,動成逋弛”即批評官吏懈怠失職。該含義強調對自身要求不嚴格,常見于批評散漫态度或失責行為(如“不遵守規章制度”)。

  2. 拖延延誤
    指未按時完成任務或目标,如現代用法中形容工作、學業的拖延(“逋弛我事,使我不得息”)。此義項更側重時間上的延誤。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三、使用場景

四、辨析與注意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核實古籍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骜岸拜既般礴并名超人赤令崇明島蹴幾待阙彫弊斷服分宵格澤龜筴锢習海法厚生回飈回天之力虎踞龍盤教導員浄鞭精力充沛金閨子競銷極照軍所老壽樂顫顫雷殛煉火曆稔落難秘而不宣命龜蟠瘿纀屬愆目起航漆園吏曲法然谷宂役軟心腸三賢沈緜時習失政收私歎辭聤耳退然外營王子僑溫寒文娛晤聚汙膺鄉耋骁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