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生屋瓦上或深山石罅裡。葉厚,細長而尖,多數重疊,望之如松,故名。可入藥。又稱昨葉荷草。 唐 崔融 《瓦松賦》序:“瓦松者産于屋霤之上,千株萬莖,開花吐葉,高不及尺,下纔如寸。” 宋 陸遊 《山寺》詩:“林深栗鼠健,屋老瓦松長。” 魯迅 《野草·頹敗線的顫林動》:“但也看見屋上瓦松的茂密的森林。”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昨葉荷草》。
瓦松是一種具有獨特生态習性和藥用價值的植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瓦松(學名:Orostachys fimbriatus)是景天科瓦松屬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常生長于屋頂瓦片縫隙或岩石間,且外形似松塔而得名。
原産中國、朝鮮、日本等地,國内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地區。
以上信息綜合了植物學、藥學及文化研究領域的高權威性資料。如需具體藥用方劑或栽培方法,可進一步查閱專業文獻。
瓦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瓦(wǎ)和松(sōng)。
瓦是用來覆蓋房屋頂部的材料,古時的瓦制作使用黏土,後來逐漸發展為陶瓷或琉璃等材料。松是一種常見的樹木,它具有高大的樹幹和長長的針葉。
瓦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成于漢代。它的字形并沒有明确的來源,但可以推測是通過人們觀察到屋頂上的松樹落葉,将瓦字與松字組合在一起,寓意房屋如同瓦片覆蓋在松樹上。
在繁體字中,瓦松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不像現代那樣統一,因此瓦松的寫法也有所變化。在金、元、明、清等朝代中,瓦松的字形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瓦和松兩個基本部分。
以下是一些瓦松在句子中的例句:
1. 屋頂上的瓦松在風中輕輕搖擺。
2. 這座寺廟的屋瓦是經過精心制作的瓦松。
組詞:瓦屋、瓦片、松樹、松風
近義詞:瓦片、屋瓦
反義詞:瓦不全、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