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晉的意思、二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晉的解釋

指 西晉 、 東晉 。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尉上便宜表》:“蓋源起西 秦 ,波被 東漢 ,一 魏 不變,二 晉 未革,所從來者遠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晉"在漢語詞典和曆史語境中,特指中國曆史上相繼存在的兩個以"晉"為國號的王朝:

一、核心釋義

指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的合稱。這一稱謂源于兩晉政權在時間上的延續性與地理上的遷移特征:西晉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統一全國後因内亂外患滅亡;晉室南遷後,在建康(今江蘇南京)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兩晉共延續155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階段 。

二、分述兩晉特征

  1. 西晉

    • 建立者:司馬炎(晉武帝),265年取代曹魏,280年滅吳統一全國。
    • 重要事件:八王之亂(291-306年)引發内耗,永嘉之亂(311年)後匈奴攻占洛陽,316年滅亡。
    • 制度文化:推行占田制,門閥士族勢力崛起;陳壽《三國志》、裴秀"制圖六體"成于此時 。
  2. 東晉

    • 建立者:司馬睿(晉元帝),317年在士族支持下于江南重建政權。
    • 政治特點:"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格局,皇權與琅琊王氏等大族共治。
    • 軍事事件:淝水之戰(383年)以少勝多擊敗前秦,保全江南疆域 。

三、曆史影響與延伸含義

注:需區别于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韓、趙、魏瓜分晉國),"二晉"專指晉朝政權。其曆史脈絡清晰,文化貢獻深遠,是研究漢唐間社會轉型的關鍵節點。

網絡擴展解釋

“二晉”是中國曆史研究中常用的術語,具體指代以下内容:

一、基本定義

“二晉”指中國曆史上的兩個晉朝,即西晉(265年-316年)和東晉(317年-420年)。二者因政權延續關系及地理方位(西晉定都洛陽,東晉遷都建康)被合稱為“二晉”或“兩晉”。


二、曆史分期與特點

  1. 西晉

    • 建立與統一:由司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280年滅吳後統一全國,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
    • 短暫統治:因“八王之亂”(宗室内鬥)和五胡入侵,316年滅亡,僅存51年。
  2. 東晉

    • 南遷與偏安: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晉朝,依靠門閥士族維持統治,控制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
    • 民族融合:與北方“五胡十六國”長期對峙,促進了南北文化交融。

三、重要曆史事件


四、其他含義

在少數文獻(如《東周列國志》)中,“二晉”可能指春秋時期晉國分裂為翼(正統晉侯)和曲沃(旁支)的對立政權,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晉的政治制度或文化成就,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日賊伴同播布不露形色才志長星赤口忏舌懲處蟲絲單弦兒得一凋殒丢番番芋飛刍婦道家附集負課鵩入府直給節亘絶狗骨頭挂果管包國戒還珠亭畫品卉歙基構即墨侯禁火絕技秬秠萊子廉簡龍斷之登滅國牛馬相生漚榔乾贶乳燕聖主垂衣詩碑試電筆世紛手膀子雙紅拜帖雙魚鑰熟紅繐衰貪肆田車亡破微弱溫涼溫酎吾匹向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