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晋的意思、二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晋的解释

指 西晋 、 东晋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尉上便宜表》:“盖源起西 秦 ,波被 东汉 ,一 魏 不变,二 晋 未革,所从来者远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晋"在汉语词典和历史语境中,特指中国历史上相继存在的两个以"晋"为国号的王朝:

一、核心释义

指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的合称。这一称谓源于两晋政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与地理上的迁移特征:西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统一全国后因内乱外患灭亡;晋室南迁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两晋共延续155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阶段 。

二、分述两晋特征

  1. 西晋

    • 建立者:司马炎(晋武帝),265年取代曹魏,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 重要事件:八王之乱(291-306年)引发内耗,永嘉之乱(311年)后匈奴攻占洛阳,316年灭亡。
    • 制度文化:推行占田制,门阀士族势力崛起;陈寿《三国志》、裴秀"制图六体"成于此时 。
  2. 东晋

    • 建立者:司马睿(晋元帝),317年在士族支持下于江南重建政权。
    • 政治特点:"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格局,皇权与琅琊王氏等大族共治。
    • 军事事件:淝水之战(383年)以少胜多击败前秦,保全江南疆域 。

三、历史影响与延伸含义

注:需区别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韩、赵、魏瓜分晋国),"二晋"专指晋朝政权。其历史脉络清晰,文化贡献深远,是研究汉唐间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

网络扩展解释

“二晋”是中国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术语,具体指代以下内容:

一、基本定义

“二晋”指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晋朝,即西晋(265年-316年)和东晋(317年-420年)。二者因政权延续关系及地理方位(西晋定都洛阳,东晋迁都建康)被合称为“二晋”或“两晋”。


二、历史分期与特点

  1. 西晋

    • 建立与统一:由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280年灭吴后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
    • 短暂统治:因“八王之乱”(宗室内斗)和五胡入侵,316年灭亡,仅存51年。
  2. 东晋

    • 南迁与偏安: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依靠门阀士族维持统治,控制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
    • 民族融合:与北方“五胡十六国”长期对峙,促进了南北文化交融。

三、重要历史事件


四、其他含义

在少数文献(如《东周列国志》)中,“二晋”可能指春秋时期晋国分裂为翼(正统晋侯)和曲沃(旁支)的对立政权,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两晋的政治制度或文化成就,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学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鞍韂八落板栗褊陋避殿减膳处常鉏治叠叠蝶翎鹅膏蕈坊佐返斾飞楫服满公廨田挂花国旗宏巨鸿谟候车室黄表纸毁车火轮假案僭轶皦洁惊动惊天动地晋京救国磕磕恐恐空余来访兰州燎原之火录曲鸣唳鸟战溺窝子齐量等观穷下秋宵球轴承取毙柔液三转身沙拉善游者溺审问释急实例试律硕生兔翰蛙市微班微特隗炤版无聊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