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世間的紛亂。《後漢書·班彪傳贊》:“ 彪 識皇命, 固 迷世紛。” 宋 陸遊 《幽居雜題》詩之四:“獨往成初志,安居謝世紛。”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公以高蹈聞四方,賢愚少長莫不仰其風。觀其擺落世紛,悽心於沖漠之境,始終四十年。”
“世紛”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人世間的紛亂與動蕩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指人世間的紛擾、混亂,強調社會或時代的動蕩不安。例如《後漢書》中用“迷世紛”表達對亂世的感慨,陸遊詩中“安居謝世紛”則體現避世求靜的心境。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引用及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世紛》是一個詞語,意味着世界繁雜、紛亂不安的狀态。它表示了人們生活的複雜性和變化多樣的社會環境。
《世紛》由“丶”、“一”、“纟”、“鳥”和“又”五個部首構成。
拆分筆畫如下:
丶(1畫)+ 一(1畫)+ 纟(6畫)+ 鳥(10畫)+ 又(2畫)= 20畫總計。
《世紛》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它的形狀和意義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世紛》的繁體字為「世紛」。
在古代漢字中,「世紛」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候會将「纟」替換為「糹」。這些變化主要是受到地域和時代的影響。
1.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世紛。
2. 社會的世紛讓人有時感到困惑和無所適從。
1. 世道紛飛
2. 紛亂不安
3. 紛争不斷
4. 紛至沓來
1. 世态炎涼
2. 紛亂雜沓
3. 紛纭複雜
4. 紛繁複雜
1. 和平安甯
2. 安穩有序
3. 平靜一緻
4. 簡明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