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亡。《文選·潘嶽<懷舊賦>》:“不幸短命,父子凋殞。” 李周翰 注:“言 肇 與 道元 公嗣 皆短命逝沒也。”《魏書·崔光傳》:“ 雍門周 所稱‘磨蕭斧而伐朝菌’,皆指言蒸氣鬱長,非有根種,柔脆之質,凋殞速易,不延旬月,無拟斧斤。”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一:“草木冬先榮,經春輒凋殞。”
凋殒(diāo yǔ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本義與引申義均與生命消逝或衰敗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草木凋謝枯萎,引申為生命的衰亡。《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凋謝隕落”,強調自然生命的終結過程。例如《南齊書·劉祥傳》中“草木凋殒”即用此義。
引申義與文學用法
在古典文學中,“凋殒”常比喻人的逝世或事物的消亡,帶有莊重、哀婉的修辭色彩。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念金銮子》中“凋殒雖未忍,悲離已不禁”,即以草木凋零隱喻親子離世之痛。
構詞與語源分析
該詞由“凋”(衰敗)與“殒”(墜落、死亡)組合而成,屬同義複合結構,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考證,“殒”本指星體墜落,後引申為生命終結,與“凋”結合後強化了衰亡的意象。
近義詞辨析
與“凋零”“隕落”等詞義近,但“凋殒”更強調被動消逝的過程,常見于描述自然現象或對逝者的婉辭。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書面語或特定文學語境。
參考資料
“凋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由“凋”(花木枯萎)和“殒”(滅亡)組合而成,字面指花木凋謝枯萎,引申為事物的衰敗或人的死亡。例如形容草木因季節變化而枯萎,或比喻家族、生命的短暫消亡。
二、文獻中的用法
三、近義詞與用法特點
提示: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比喻或寫實含義。
本機振蕩器荜撥閉門墐戶才望高雅城雉饬願悼耄大愚吊鶴掉書袋堵塞二曲放古乖言官府關提貴表郭巾覈要黃腰家耗揀别講說郊埸借牙绯瘠貧俊髦儁異墾草枯木龍吟老臣醪纩連行離堅白龍柏龍鶴賣兒貼婦馬劍洋髦髫暮商難駁南皮逆籍批患敲冰玉屑清空少翁攝化牲粉石龛詩祖蘇公堤鎖上庭議頹垣斷塹妄口拔舌五君香林小程子瑕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