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繐衰的意思、繐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繐衰的解釋

古代小功五月之喪服。用細而疏的麻布制成。《儀禮·喪服》:“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繐也。” 鄭玄 注:“凡布細而疏者謂之繐。”《禮記·檀弓下》:“ 叔仲皮 死,其妻 魯 人也。衣衰而繆絰, 叔仲衍 以告,請繐衰而環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繐衰是古代中國喪服制度中的一種服飾形制,特指用細疏麻布制成的喪服。《漢語大詞典》記載"繐"指"細而疏的麻布","衰"在古音中讀作cuī,通"縗",專指喪服形制。該服飾屬于五服制度中的輕喪級别,《儀禮·喪服》鄭玄注稱"繐衰者以繐布為衰",其布質較齊衰更精細,但比大功粗疏。

據《禮記·間傳》記載,繐衰主要用于"諸侯之大夫為天子"的服喪場合,屬于特殊政治關系的服飾表達。其制作工藝要求"繐者十五升抽其半",即采用經線密度為十五升的麻布,經抽除半數緯線形成疏朗紋理。這種獨特的紡織工藝既保持喪服的粗樸特性,又體現穿着者的身份等級。

《周禮·春官·司服》将繀衰列為"四衰"之一,與錫衰、缌衰、疑衰并列,主要適用于外姻親屬的喪禮場合。清儒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指出,繐衰與錫衰的區别在于布料處理工藝,前者采用水漚法提取的天然麻纖維,後者則經過錫礦灰處理使布色更白。

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2. 《儀禮注疏》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3.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4. 《周禮正義》中華書局《十三經清人注疏》本

網絡擴展解釋

“繐衰”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一種特定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繐衰(suì cuī)是古代“小功”喪服的一種,服期五個月,用細而疏的麻布制成。其名稱中,“繐”指細疏的麻布,“衰”通“缞”(cuī),即喪服。

  2. 形制與用途

    • 材質:區别于普通粗麻布,采用更精細、稀疏的麻布,體現較輕的喪服等級。
    • 適用場合:專為諸侯之臣參與天子喪禮而設,介于“大功”和“小功”之間。
    • 文獻依據:《儀禮·喪服》記載“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繐也”,鄭玄注“凡布細而疏者謂之繐”。
  3. 讀音與字形

    • “衰”在此讀作“cuī”,與“缞”通假,特指喪服。
    • “繐”為“穗”的異體字,此處強調布料的細密特征。

補充說明

古代喪服分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繐衰屬于小功類,但材質更精細,反映嚴格的禮制等級。其使用場景和材質均體現周代喪禮的細緻規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可參考《儀禮》《禮記》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鸾尾保聚跛跨不謝攙扶婆秤權宸鑒畜産出品刺虎從親大杖則走大旨笃雅惡首放大機封锢鳳拍鳳曲工商業者古田會議悍室黃蘆樹胡釘鉸嘉量江海不逆小流監鋪激辯戒護機暇開口見心樂毅論兩造鍊師馬提燈滅泯南浦拿賊見贓蹑悄悄袍子佥議翹舌音鵲音人言認真生龍活虎聖文事柄實谷水流花謝書令史吐哺捉發帷冒委異衛助溫液杌凳鄉都鹹解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