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民間有權勢者。《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永 傳檄四方公侯、牧守、壘主、民豪,共讨 姚萇 、 慕容垂 ,令各帥所統,以孟冬上旬會大駕于 臨晉 。”
“民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解釋如下:
拼音:mín háo
注音:ㄇㄧㄣˊ ㄏㄠˊ
結構:民(獨體結構) + 豪(上下結構)
核心含義:舊指民間有權勢的人,通常與地方勢力、鄉紳或地方領袖相關。這一釋義源于《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的記載:“永傳檄四方公侯、牧守、壘主、民豪,共讨姚萇、慕容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原文或權威曆史詞典。
民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人民中的英豪,指在民間崇尚正義、勇往直前的豪傑。
民豪的部首拆分為「氵」和「㐬」,部首為氵,表示與水有關。共有12畫。
民豪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并在漢字中得以留存至今。
民豪的繁體寫法為「民豪」,沒有特殊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候,民豪的寫法與現代相比存在一定差别,但整體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1. 他是一個真正的民豪,始終為民衆謀福利。
2. 曆史上有許多民豪,他們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
1. 民族豪傑
2. 民間英豪
3. 豪傑之士
1. 英雄
2. 豪傑
3. 真人
1. 平庸
2. 懦夫
3. 苦行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