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reaucratic airs] 指官僚的派頭
他與人講話總擺官派,其實官也不大
官僚的派頭。《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老翁見了公子做了大官,毫無一點官派,仍舊是從前那個樣子,好不喜歡。”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清秘閣一向專走官場,官派十足的。”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一:“但在這時,他不一定痛恨他奪了自己的飯碗,倒一定痛恨他走路的官派過于委遲。”
“官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官方派遣或任命
指由政府部門或權威機構直接指派人員擔任職務。例如“官派巡撫”“官派市長”等用法,常見于曆史或行政語境中。
官僚作風或派頭
形容某些行政人員表現出的形式主義、高高在上的态度,如“擺官派”“官派十足”。魯迅曾批評清秘閣“官派十足”,郭沫若也提到“官派過于委遲”的負面形象。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續兒女英雄傳》或魯迅相關著作。
官派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由官方派出的人員或組織。
官派的拆分部首為宀和氵,筆畫數為8。
官派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官指官員,派指派遣、派遣的人員,合在一起形成了官派這個詞。
官派的繁體字為「官派」,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官派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異。
1. 他是社會部門官派的代表,負責與企業進行溝通。
2. 官派的調查組對此事展開了全面調查。
官派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官派人員、官派代表、官派領導等。
近義詞包括:派遣、布派、派出。
反義詞為非官派、自發派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