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事的意思、初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事的解釋

猶故事。慣例成規。《儀禮·觐禮》:“某日伯父帥乃初事。” 賈公彥 疏:“初猶故者,以其四時朝覲,自是尋常,故使恒循故事之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初事”作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源、結構、語義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結構分析 “初”為會意字,甲骨文從刀從衣,表示裁剪衣料之始;“事”甲骨文象手持器物之形,本義指職事、勞作。二字結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義為“初始階段的事務”。

二、基本釋義體系

  1. 本義層面 指具體事務的起始階段。《漢語大詞典》釋為“事情的開端”,如《左傳·襄公九年》“初事晉而嫁于吳”中的外交事件起始階段。

  2. 引申層面 《古代漢語詞典》引申為“事業的初級階段”,如宋人筆記《容齋隨筆》載“初事農耕,終成大家”,強調事業草創期的實踐過程。

三、典籍應用特征 《十三經注疏》收錄的經典用例顯示,該詞在先秦文獻中多指代政治軍事行動的初始部署,如《禮記·大學》鄭玄注“治國之初事”特指政策實施初期的具體舉措。

四、語義辨析維度 《現代漢語詞源詞典》對比近義詞指出:“初事”區别于“初基”的抽象性,側重具體實踐;“肇端”含書面語體色彩,“初事”則保留中性語體特征。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
  3. 《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網絡擴展解釋

“初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禮儀慣例) 主要見于《儀禮·觐禮》中“某日伯父帥乃初事”的記載,指代既定的禮儀規範或傳統慣例。漢代賈公彥在注解中明确“初猶故者”,說明此處的“初”并非時間概念,而是強調遵循舊制。

二、現代漢語中的引申義(初次經曆) 現代用法更偏向字面拆解,指人生或事物發展初期階段的新經曆,尤其強調“首次嘗試”或“缺乏經驗的狀态”。例如:“創業初事需謹慎規劃”中的“初事”即表達起步階段的探索性質。

補充說明:

  1.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文學創作中;
  2. 近義詞可根據語境選擇“初試”“雛形”或“慣例”;
  3. 需注意古今異義差異,避免混淆原始文獻與現代語義。

建議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側重,若涉及古籍研究應優先參考《儀禮》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谙習百科全書暴斃包裝倍式貶抑恻切臣伏慈教寸裂殿下電至東表訛寝芳苞旛旟肥田草封網風雨不透分量汾橋幞巾高秩羹食鼓鳍還道含酸拫治和獯薨隕階廊介事接轸精辯救公饑忌厭窠子狂濤駭浪連續光譜靈鼗霖潦巒頭滿腔熱情明祠僶俛潛注器略殺威棍升進懾惴手不釋書收附樞憲厮豎死獄天穹罔極之恩蔿敖痏疥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