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Chinese draught] 棋類遊藝的一種。古代叫“弈”。傳為堯作。春秋戰國時代即有記載。隋唐時傳入日本,近已流傳到歐美各國。用黑白棋子,棋盤上有19條交叉線将棋盤分成361個方格,目的是占領較大的地區,并吃掉對方的棋子
亦作“ 圍碁 ”。棋類的一種,古代叫弈。傳為 堯 作。 春秋 戰國 時代即有關于圍棋的記載, 漢 墓殉葬物中曾發現有石制棋盤。 隋 唐 時傳入 日本 ,近已流傳至 歐 美 各國。早先棋盤上有縱橫各十一、十五、十七道線幾種, 唐 以後為縱橫各十九道,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位。雙方用黑白棋子對着,互相圍攻,吃掉對方棋子,占據其位,占位多者為勝,故名“圍棋”。《方言》第五:“圍棋謂之弈。” 晉 葛洪 《抱樸子·百裡》:“或有圍棊樗蒲而廢政務者矣。”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圍棊鬭白黑,生死隨機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日長無事,我便和 繼之 對了一局圍棋。”參閱 晉 張華 《博物志·佚文》、 宋 張儗 《棋經》。
以下是關于“圍棋”的詳細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圍棋(英文:Weiqi或Go)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策略性棋類遊戲,使用方形棋盤和黑白兩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由縱橫各19條線組成361個交叉點,雙方交替落子,目标是通過圍占更多地域或殲滅對方棋子獲勝。
起源與發展
規則與勝負
複雜度
文化内涵
教育價值
如需更詳細的規則或術語解析,可參考來源網頁(如、7、11)獲取完整信息。
圍棋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棋類遊戲,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它以黑白兩色的棋子在棋盤上進行布局和争奪領地為主要特點。
拆分部首:囗+木
筆畫:11畫
圍棋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子不語》,是中國古代詩人曹操的作品。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于描述這種古老的棋類遊戲。
圍棋在繁體字中寫作「圍棋」。
在古時候,圍棋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圍棋的寫法為「圉棋」。
他喜歡和朋友一起下圍棋,享受思考和競技的樂趣。
1. 圍棋棋盤
2. 圍棋棋子
3. 圍棋規則
圍棋的近義詞包括:象棋、國際象棋、五子棋。
圍棋的反義詞是:跳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