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偏無陂的意思、無偏無陂的詳細解釋
無偏無陂的解釋
不偏向;不邪曲。《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孔 傳:“偏,不平;陂,不正。”亦作“ 無偏無頗 ”。 漢 王符 《潛夫論·釋難》:“無偏無頗,親疎同也。” 唐 韋肇 《沙堤賦》:“無偏無頗,庶託情於王道;不騫不圮,長委質於地靈。”
詞語分解
- 無偏的解釋 不偏頗。《後漢書·班固傳下》:“将軍宜詳 唐 殷 之舉,察 伊 臯 之薦,令遠近無偏,幽隱必達。”
- 無陂的解釋 沒有邪曲。《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孔 傳:“陂,不正。”不傾仄。《文選·左思<魏都賦>》:“築曾宮以迴匝,此岡隒而無陂。” 張載 注:“陂,傾也。”
網絡擴展解釋
“無偏無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piān wú bēi,源自《尚書·洪範》,常用于描述正直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不偏袒、不邪曲,保持正直和公平。
- 字詞拆分:
- “無”表示否定;
- “偏”意為偏向、偏私;
- “陂”本義為傾斜、不正,引申為邪曲。
組合後強調“既不偏向任何一方,也不歪曲事實”。
2.出處與背景
- 古籍來源:最早見于《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意為遵循君王的道義,公正無私。
- 曆史演變:漢代王符《潛夫論》和唐代韋肇的文學作品中均有引用,如“無偏無頗,親疏同也”。
3.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形容政治治理、司法裁決或為人處世的公正性。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其政無偏無陂,深得民心”。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無偏無頗、公正無私、不偏不倚。
- 反義詞:徇私舞弊、偏聽偏信。
5.示例與延伸
- 古籍例句:宋代曾鞏《洪範傳》中引用:“其先後次序然也,無偏無陂,遵王之義。”
- 現代引申:可用于強調公平決策或中立立場,如“學術研究需無偏無陂,方能客觀”。
“無偏無陂”以簡潔的四字結構,凝練表達了中華文化中對公正的追求。其曆史淵源深厚,至今仍適用于強調公平的語境。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國學大師》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偏無陂》的意思
《無偏無陂》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傾斜的地方,形容正直無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偏無陂》的部首是無,由2個筆畫組成。
偏的部首是爿,由4個筆畫組成。
陂的部首是阝,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無偏無陂》來源于《史記·韓信陳涉世家》:“夫無偏無陂,猶法無循塗,無錯無私。”
在繁體中,無偏無陂的寫法與簡體無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無偏無陂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他的為人正直無私,真是一位真正體現了無偏無陂的人。
隻有在無偏無陂的準則下,我們才能做出公正的決策。
組詞
無私、無私心、無私利、無私無畏、無偏、正直
近義詞
無私、正直、忠誠、公正、誠實
反義詞
有偏、私心、徇私、不公、不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