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酪。《南齊書·王融傳》:“息沸脣於桑墟,别醍乳於 冀 俗。”
“醍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醍乳(拼音:tí rǔ)的本義指乳酪,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用法。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王融傳》的記載:“息沸脣於桑墟,别醍乳於冀俗。”此處“醍乳”與“沸脣”(指動亂)形成對比,借乳酪的純淨象征安定祥社會狀态。
在部分語境中,“醍乳”被引申為最美好的事物或精華部分。這一用法源于佛教用語“醍醐”(酥油,佛教喻指最高佛法),如《論語·述而》中“君子之醍醐在于潔誠”,後逐漸擴展為對珍貴事物的比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齊書》原文或佛教經典中的相關比喻用法。
醍乳,是指牛奶、酸奶等乳制品。
醍乳的拆分部首是酉和乳,其中酉部表示酒,乳部表示乳制品。醍乳共有16畫。
醍乳這個詞比較少見,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繁體字為醍醐。
醍乳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喝醍乳有助于補充鈣質。
2. 這是一瓶新鮮的醍乳。
醍乳罐、醍乳制品、醍乳湯等。
乳制品、奶制品。
肉制品、蔬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