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e;breeder of future trouble] 緻禍的根源
閑居少禍胎
猶禍根。語出 漢 枚乘 《上書谏吳王》:“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絶其胎,禍何自來?”《晉書·文苑傳·曹毗》:“名為實賓,福萌禍胎。” 唐 羅隱 《錢》詩:“志士不敢道,貯之成禍胎。” 柳亞子 《杜斌丞先烈挽詩》之二:“ 三秦 城闕氣佳哉,縱敵當年是禍胎。”
“禍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禍胎”指禍害的根源或源頭,形容可能引發災禍的因素或事物。該詞強調某種潛在危險,可能在未來導緻不良後果。
詞源與背景
源自漢代枚乘《上書谏吳王》:“福生有基,禍生有胎”,意為福禍均有初始根源。後演變為成語,特指禍患的萌芽狀态。
語義側重點
與“禍根”“禍端”近義,但更強調尚未顯化的潛在危險。例如:“驕橫跋扈,早晚是個禍胎”(形容性格可能引發災禍)。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查字典及枚乘《上書谏吳王》相關内容。
禍胎(huò tá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禍”和“胎”。
“禍”字的部首是“示”,它的總筆畫數是8。
“胎”字的部首是“⺼”(肉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9。
“禍胎”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用以形容災禍的根源或罪孽。
在繁體字中,“禍胎”的寫法為「禍胎」。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寫的字形可能有所差異。一種古代寫法是:“禍”字的上半部分是“示”,下半部分是“禾”。 “胎”字則是上半部分是“月”,下半部分是“貝”。
1. 他一直把負面情緒藏在心裡,不料卻成了他心靈的禍胎。
2. 這個企業的高風險投資可能會變成它未來的禍胎。
3. 善良的行為會給人帶來好運,而邪惡的行為會埋下禍胎。
禍患、禍害、禍事、禍福、胎教、胎兒、胎盤。
禍源、禍根、禍害。
福澤、吉祥、善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