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駝褐的意思、駝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駝褐的解釋

亦作“駞褐”。用駝毛織成的衣服。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五:“﹝ 昭宗 ﹞宴於 壽春殿 , 茂貞 肩輿,衣駞褐,入 金鸞門 ,易服赴宴。鹹以為前代跋扈,未有此也。” 宋 周邦彥 《西平樂》詞:“駞褐寒侵,正憐初日,輕陰抵死須遮。” 宋 汪元量 《燕山送黃千戶之旴江》詩:“來時雨雪侵駝褐,歸日風雲藹駟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駝褐”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用駝毛織成的衣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宋代周邦彥《西平樂》中“駞褐寒侵”即描述穿着駝毛衣服抵禦寒冷的情景。

二、曆史背景

  1. 唐代:駝褐作為西域貢品出現,反映唐代與西域的密切交流。《唐會要》記載回鹘曾向唐朝進獻駝褐。
  2. 元代:駝褐被納入宮廷服飾體系,《元史·輿服志》記載天子與百官的夏季質孫服(宴會禮服)中均有駝褐材質。

三、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駝褐”可形容黯淡的棕色調,這可能是從駝毛天然顔色引申出的比喻用法,但該含義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相關文化

駝褐在古代屬于較高檔的禦寒衣物,常見于貴族或外交場合,側面反映了古代紡織工藝與中外物質文化交流。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北夢瑣言》《西平樂》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駝褐的意思

《駝褐》是一個成語,形容駝背和褐色的顔色。它比喻形容人身穿的衣着破舊、不整潔,形象不美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駝褐》的拆分部首是馬和衣,馬部首代表與馬相關的事物,衣部首代表與衣物相關的事物。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駝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先進》中的一句話:“骥不稱其力,稱其風;鶴不稱其資,稱其聲;偃不稱其美,稱其文。”其中的偃指的就是衣服破舊不整潔的樣子,後來成了成語《駝褐》。

繁體

《駝褐》的繁體字為「駝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版本中,有時候将「駝」寫作「駝馬」,将「褐」寫成「澈」。這種寫法在一些古籍中也可以見到。

例句

1. 他總是衣衫褴褛,整個人看起來像個《駝褐》。

2. 小明因為家境貧寒,隻能穿着《駝褐》的衣服。

組詞

駝背、衣衫褴褛、破舊不整潔、不美觀

近義詞

衣衫褴褛、憔悴、蓬頭垢面

反義詞

衣冠楚楚、華麗、光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