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刍摩的意思、刍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刍摩的解釋

梵語音譯。粗草衣。 南朝 陳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師罷道書》:“心不妻妾之務,身飾芻摩之衣。”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四:“芻摩,或雲‘蘇摩’,或言‘讖摩’,此雲‘麁布衣’,應言‘麁草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刍摩”是一個源自梵語的音譯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刍摩(拼音:chú mó)指佛教僧侶所穿的粗草衣,是古代修行者簡樸生活的象征。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陳代徐陵的《谏仁山深法師罷道書》,唐代玄應的《一切經音義》也提到其梵語異譯形式(如“蘇摩”“讖摩”),并解釋為“麁布衣”或“麁草衣”。

二、文化背景

  1. 宗教意義:粗草衣代表佛教徒摒棄物質享受、追求精神修行的态度,常見于漢譯佛經典籍。
  2. 曆史記載:南朝至唐代文獻中,“刍摩”多用于描述僧侶服飾,如“身飾芻摩之衣”。

三、注意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研究事物本質”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佛教術語的原始釋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一切經音義》等古籍或專業佛教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刍摩》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chú mó"。下面是它的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刍(左邊部首是"刀")和摩(左邊部首是"扌")。 - 漢字筆畫:刍有4畫,摩有14畫。 - 來源:《刍摩》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天運》一章中,是莊子的創造詞語,用來形容草木被摩擦的聲音。 - 繁體字:《刍摩》的繁體字形式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确的繁體字形式。 -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刍的古文形狀與現代形式相似,摩的古文形狀則為"拿手"加上"十",表示用手握住木杵摩擦的樣子。 - 例句:他們在田間低頭辛勤地刍摩着莊稼。 - 組詞:刍摩木、刍摩聲、刍摩聲響等。 - 近義詞:磨、擦、摩擦等。 - 反義詞:安靜、寂靜等。 希望這些相關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