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盛糧的意思、盛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盛糧的解釋

成糧。指無需加工即可食用的糧食。盛,通“ 成 ”。 漢 王充 《論衡·藝增》:“《武成》言血流浮杵,亦太過焉……且 周 殷 士卒,皆齎盛糧,無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盛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解釋

讀音:shèng liáng
本義:指無需加工即可直接食用的糧食。其中“盛”通假“成”,意為“完成、現成”。


二、詳細說明

  1. 詞源與通假
    “盛”在此處并非“興盛”之意,而是通假字,等同于“成”,表示糧食已加工完成,可直接食用。例如漢代王充《論衡·藝增》中提到:“周殷士卒,皆齎盛糧,無杵臼之事”,說明士兵攜帶的是無需再加工的現成糧食。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論衡》,用于反駁“血流浮杵”的誇張描述,強調當時士兵攜帶的糧食無需用杵臼加工,側面印證“盛糧”的現成屬性。


三、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盛糧”可比喻積累知識或經驗,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未見明确依據,可能是基于“儲備糧食”概念的引申。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盛糧

《盛糧》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糧食豐富,倉庫飽滿”。它可以表示農田豐收、國家富裕等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盛糧》的部首是“皿”,由三個筆畫組成。

來源

《盛糧》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時期已經出現,原文引自司馬相如的辭謝晁錯的《上謝賜冀人書》:“賢士之國,盛糞則耕,盛糧則食。”後來成為成語廣泛應用于文化中。

繁體

繁體字“盛糧”也是《盛糧》的寫法,除了簡體字外,在一些繁體字的地區也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法演變過程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例如,在楷書中,《盛糧》的寫法為“盛糧”。不同的字體書寫風格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會有所不同。

例句

1. 今年莊稼長得好,農民們的田地裡都盛糧了。 2. 在充實軍隊後勤工作方面,我們一直十分重視,保證士兵們的生活能夠盛糧。

組詞

1. 盛食:表示吃飯吃得很多或食量很大。 2. 盛事:表示重大的事件或盛大的慶典。 3. 盛裝:表示穿着華麗、體面。

近義詞

1. 豐收:指農作物的收成好。 2. 充盈:形容物體内部充滿、裝滿。

反義詞

1. 匮乏:指缺乏、不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