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opulation]
(2) 人民或居民總數
(3) 人
(1).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個集體内的人的總數。《漢書·王莽傳上》:“ 羌 豪 良願 等種,人口可萬二千人。” 宋 嶽飛 《條畫合行事件劄子》:“本軍頭口老小正兵七萬人口。” 郭沫若 《海濤集·流沙》:“這表示廠裡并不止那燒窯老一人,一定還有相當的人口的。”
(2).人。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不動幹戈,能入虎穴,取出人口,真奇才奇想!”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這種時候,偏偏還要添人口!”
(3).人的口,指言談、議論。《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 明 胡應麟 《詩薮·遺逸上》:“惟其好立異名,故紛紛人口不已。”
人口的漢語詞典釋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闡釋:
一、基本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人口”定義為“生活在特定社會、地域内,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的總稱”。這一概念強調群體性特征,是社會學、統計學研究的基礎單位。
二、構成要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辭典》指出,人口包含三重屬性:
三、相關術語體系 《人口學專業辭典》中延伸出系列專業概念:
四、社會功能解析 國務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35)》強調,人口要素是:
“人口”指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如國家、城市、地區)或特定群體中所有個體的總數。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基本定義
人口是社會科學的基礎概念,通常以“人”為統計單位,反映某一時空範圍内人類群體的規模。例如,2023年全球人口約80億,中國人口約14.1億。
構成維度
動态變化
通過自然增長(出生率-死亡率)和機械增長(遷入-遷出)形成變化曲線。工業革命後全球人口增速從0.1%躍升至2.1%,近年回落至1%以下。
研究意義
人口規模與結構直接影響資源分配(如人均耕地)、經濟發展(勞動力供給)、社會福利(養老金體系)等關鍵領域。例如,日本因少子化導緻勞動力短缺,德國通過移民政策緩解人口危機。
相關學科
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衍生出“人口紅利”“人口承載力”“適度人口理論”等專業理論,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如中國計劃生育政策調整)。
當前全球面臨人口增長放緩、老齡化加速、國際遷移加劇等挑戰,聯合國預測2100年全球人口将達104億,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占比将升至38%。
白圭夫子抱關本福碧芊芊撥楞不貳巢門陳兵程期充賦戳活兒祠監寸楮等禮相亢點累釣查對得住跺蹬發房放牌泛說傅師扞蔽幹曜觀自在歸正人過陰人後廈歡若平生夥賴激磁激宕蠲閣累乏輪辋瞢騰明達抿刷柰何木囡囡乾暴輕舒群願颡推之履埽門善信神不收舍折旋失羣時用書傭私牍天诏鐵缧銅街恫恐土腔韡炜淆雜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