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征的意思、遐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征的解釋

(1).遠行;遠遊。 漢 繁欽 《與魏文帝箋》:“詠北 狄 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 宋 陸遊 《夜聞湖中漁歌》:“峽猿失侶方獨宿,沙雁垂翅猶遐征。” 明 劉基 《述志賦》:“清都不可以久留兮,忽乘雲而遐征。” 清 吳敏樹 《吳雲台哀辭》:“謂君之必速飛兮,翔天路以遐征。”

(2).遠道出征或長途行軍。 三國 魏 曹丕 《黎陽作》詩:“奉辭罸罪遐征,晨過 黎山 巉峥。”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吞九皇而上運,控八聖而遐征。” 明 馮夢龍 《雙雄記·兄弟從軍》:“從此去渡 鴨緑 ,萬裡遐征,秋蒿滿目。”


遐徵:謂對遠處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吳嶽賦》:“遐徵衆嶽,式并嶐崇。” 唐 張叔良 《五星同色賦》:“逖覽傳記,遐徵休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征”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語素分解與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語素解析 “遐”本義指空間或時間的遙遠,《說文解字》釋為“遠也”,引申出深奧、長久等義;“征”甲骨文象形為“彳”(道路)與“正”(目标)組合,《爾雅》訓為“行也”,特指有目的的遠行。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意為“遙遠的征程”。

二、文獻釋義

  1. 軍事遠征:見于《後漢書·馬融傳》“将尋師而遐征”,特指古代軍隊跨越地理界限的長途征伐,如漢武帝北擊匈奴的軍事行動(《史記·匈奴列傳》)。
  2. 精神遠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聊乘化以歸盡”的哲學意境中,該詞被賦予超越物理空間的精神漫遊内涵,這種用法在唐宋詩文中尤為常見。
  3. 商貿旅行:明清商幫文獻記載晉商“遐征萬裡,易茶于蒙”,指跨區域商貿活動,如晉商開辟的“萬裡茶道”(《山西通志·貨殖篇》)。

該詞的現代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及文學創作領域,其語義演變折射出中華文化對“空間移動”認知的三重維度:地理層面的疆域拓展、精神層面的思想探索、經濟層面的物資流通。

網絡擴展解釋

“遐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遠行或遠遊
    指長途旅行或漫遊,常用于表達對未知地域的探索或漂泊心境。例如陸遊《晚步》中“久客倦遐征”,即體現旅途的疲憊感。

  2. 遠道出征或行軍
    強調軍事行動中的長途跋涉。如曹丕《黎陽作詩》“奉辭罰罪遐征”,描述軍隊奉命遠征的場景。

二、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中,“遐征”的異體字“遐徵”還包含考察過往或遠方事物的抽象意義(如唐代張叔良《五星同色賦》“遐徵休咎”),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文學應用

該詞在古典詩詞中多渲染蒼涼意境,如陸遊《寶劍吟》“慨然思遐征”借遠征意象抒發壯志,管鑒《念奴嬌》“病怯遐征”則流露羁旅愁緒。


注意:現代漢語中“遐征”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變質岩逼不得已憋憋焦焦并闾駁文才盡撐拏陳琳檄饬修觸目成誦春熟翠緌堤塍二言烽砦桻子富泰服役期夫子格蘭狗生角官紙古吉拉特人浩郁狩花明柳媚借春對金剛力士亢昂亢壯口累坤儀老巢靈聖六畜道龍仔緑林大盜爬梳洗剔蒲塞青娥殿腳七香箋權嬖缺薄卻惑熱室三尺焦桐三街六市缫絲娘韶艾手策死胡同算曆特立獨行謄寫版外瀛邷麼兒微遠顯山露水校埒消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