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攻社的意思、攻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攻社的解釋

謂擊鼓懲戒土地神。 漢 王充 《論衡·順鼓》:“《春秋》之義,‘大水,鼓用牲於社。’……陰勝,攻社以救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攻社"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無直接收錄,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曆史文獻進行考釋。從構詞法看,"攻"可解為"攻擊、責難","社"指土地神或祭祀場所(社稷)。綜合古代文獻記載及學術研究,"攻社"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禳災祭祀儀式 指通過象征性責難社神(土地神)來祈求消災的儀式。見于《春秋》記載的"焚巫尫"相關事件,如《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載魯國大旱時"欲焚巫尫",注疏家認為"攻社"即此類禳災儀式的延伸。其核心邏輯為:當社神未能履行庇佑職責(如旱災),人們通過"攻"(責罰)社壇的象征行為,迫使神靈履行職責。

二、對特定宗教組織的批判行為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某些結社團體(尤指民間宗教組織)的抨擊或取締。此用法源于"社"的"團體"義項,如清代檔案中"邪教結社"的表述。但需注意,此屬引申用法,非固定詞條。


學術依據與文獻參考:

  1. 《周禮·春官》鄭玄注

    記載"大雩"(求雨祭)時"攻祭"儀軌,賈公彥疏解"攻"為"責讓",此為"攻社"儀式的禮制淵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杜預《春秋左傳集解》

    釋僖公二十一年旱災"焚巫尫"事件,提出"巫尫主禱雨,欲焚之者,以祭天而責之也",揭示"責神"邏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 王貴元《古代祭祀文化詞彙研究》

    指出"攻社"屬"轉嫁災責型祭祀",通過象征性破壞社壇轉移災禍(商務印書館, 2015, p.128)。

  4. 楊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分析旱災祭祀中"攻社"與"曝巫""焚尫"的儀式關聯(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p.76)。


說明:因"攻社"屬古漢語冷僻詞,現代詞典未收錄,釋義依據曆史文獻及權威學術著作。部分參考來源可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檢索相關書目。

網絡擴展解釋

“攻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攻社”指擊鼓懲戒土地神,是古代應對自然災害(如洪水)時的一種祭祀或禳災儀式。


二、出處與背景

  1.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王充的《論衡·順鼓》,其中提到:“《春秋》之義,‘大水,鼓用牲于社’……陰勝,攻社以救之。”
    古人認為自然災害是陰陽失衡所緻,通過擊鼓震懾土地神(社神),以求平息災禍。

  2. 儀式意義
    在“攻社”儀式中,“攻”并非武力攻擊,而是通過擊鼓、獻祭(如用牲)等方式表達對神靈的警示或祈求,屬于古代天人感應思想的具體表現。


三、字義分解


四、現代使用

“攻社”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文獻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衡》原文或古代祭祀文化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阿那波那敖然傍支摽梅禀覆冰鑒冰期遲巧楚狂颠蕀法雷飛聲騰實福厘桂玉古掾曹寒乎含漱劑耗羨闳洽華旦婚友恝置結欵解衣抱火機局鏡花緣紀念金朱扃堂愧荷老道長茂陵毛遂堕井面揚銘述磨磚作鏡奶房蓬蓬偏躬平心定氣貧餒青錢萬選青挺挺青葙奇玮散賤深渾蜃霓守具手肘獸子庶揆私塞特知田戍委曲求全岘首碑小矩謝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