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調羹鼎的意思、調羹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調羹鼎的解釋

喻治理政事。 明 張鳳翼 《紅拂記·仗策渡江》:“囊中黃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鬥牛,調羹鼎,濟川舟,雲龍風虎豈難投。”參見“ 調羹 ”、“ 調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調羹鼎”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意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調”指調和、調制,“羹”為古代肉湯或糊狀食物,“鼎”是商周時期的三足烹煮器具。組合後,“調羹鼎”字面指在鼎器中調制羹湯,體現古代飲食文化與器物功能的結合。例如《說文解字》釋“鼎”為“調和五味之寶器”,印證其烹煮用途。

二、引申象征 該詞常喻指治國理政的才能,典出《尚書·說命》。商王武丁以“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比喻賢臣(如伊尹)輔政如調味,後衍生為“調和鼎鼐”的成語,見于《舊唐書·裴度傳》:“足可調和鼎鼐,燮理陰陽。”此用法被《辭源》收錄,強調以烹饪之道類比政治治理。

三、文化關聯 “調羹鼎”亦關聯禮儀制度。《周禮·天官》記載“亨人掌鼎镬,以給水火之齊”,反映鼎在禮制中的等級象征。漢代鄭玄注:“鼎,牲器也”,進一步說明其從實用器到禮器的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調羹鼎”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調羹鼎”喻指治理國家政事,常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其中“調羹”與“調鼎”均與烹饪中的調和、掌控火候相關,引申為處理政務需具備協調與掌控能力。

2.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明代張鳳翼的傳奇劇本《紅拂記·仗策渡江》,原文為:“囊中黃石包玄妙,腰下青萍射鬥牛,調羹鼎,濟川舟,雲龍風虎豈難投。”此處通過“調羹鼎”暗喻主人公具備治國才能。

3.詞語結構分析

4.相關延伸

“調羹”與“調鼎”在古代常單獨使用,均含治國之意。例如:

5.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賞析中,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象征意義。

“調羹鼎”通過烹饪隱喻,生動體現了古代對治國理政需兼具技巧與智慧的觀念。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紅拂記》原文及《漢語大詞典》相關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婆面扳指枹薊迸沫冰绡碧眼胡兒乘利遄急慈親刀筆賈豎大政方針犯案鳳翅豐熙分陝符扈公車司馬令供認冠履倒置浩滂黃雀風揮霍檢督江介兼衣京夏錦窠勁秋金元畿田積羞成怒卷子伉急客舫伶俜蔫煙昵好你老泥豬疥狗配帝旗開馬到奇譚勸說人瑞篩渣商侶煞水神媛贳貣時隙吮咂私布田獵投醪威賞僞物狝猴江嫺靜先條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