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缫藉的意思、缫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缫藉的解釋

玉的襯墊物。《周禮·春官·典瑞》:“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 鄭玄 注:“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宋 陸遊 《寓懷》詩之二:“蒼璧與黃琮,初非俗所貴。粲然薦繅藉,可對越天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缫藉是古代禮儀中用于承托玉器的絲織襯墊物,其名稱由“缫”“藉”二字複合而成。《周禮·春官·典瑞》記載:“共其玉器而奉之”,東漢鄭玄注疏指出“缫藉”是以五采絲線編織的承玉器具,專用于祭祀、朝聘等重要場合的禮器陳列。《漢語大詞典》釋為“以彩色絲織物為襯的玉器墊”,其形制為長方形織品,尺寸與所承玉器相配,常見于圭、璧等瑞玉的供奉儀式中。

該詞可拆解作單字釋義:

  1. 缫:原指抽繭出絲,《說文解字》載“缫,繹繭為絲也”,後引申為絲織品的代稱;
  2. 藉:本義為草墊,《周易·大過卦》鄭玄注“藉,薦也”,此處特指承托貴重器物的襯墊。

清代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考據,指出缫藉不僅具有防磨損的實用功能,更通過“五采五就”的織造規格體現禮制等級,其中天子用純朱色,諸侯則雜以玄黃。這種禮器附件常見于出土的周代青銅器銘文記載,如西周中期“頌鼎”銘文即有“赤缫”相關描述,佐證其曆史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

“缫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玉器在禮儀場合中的使用方式。根據現有資料,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缫藉”指古代禮儀中用于襯墊玉器的織物或裝飾物,通常帶有彩色紋飾。這一用法在《周禮·春官·典瑞》中有明确記載:“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鄭玄注:“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2. 功能與用途

    • 作為玉器的襯墊,既保護玉器,又彰顯其尊貴地位。
    • 多用于祭祀、朝聘等莊重場合,體現禮制規範。例如宋代陸遊詩中提到“粲然薦繅藉,可對越天地”,即指祭祀時以缫藉襯托玉器。
  3. 詞源解析

    • “缫”本義為抽絲,此處引申為彩色的絲織品;
    • “藉”意為襯墊、承托(如中“襯墊”的釋義),二者結合指以彩色織物承托玉器。

注意:由于相關資料的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周禮》《禮記》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注釋以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毑秉賦不廢江河充好出羣拔萃撺斷脆爽盜掠電視專題片獨鴈繁侈方上飛羅面俸糈功夫公貓過辱海城歡感呼吼甲觀講訓記别進拜精盡精色舊族絶軌克崇跨輾浪侃老學菴兩事家料球靈泛浏濫禮闱落氣馬鞍鞒茅門密處乜邪強宗起碇頃頃欽明绮榭栖跱傻虎虎試茗書攤殊特四對宋詩鈔松湍貼合屠門嚼無名揭帖無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