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恩俸的意思、恩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恩俸的解释

朝廷额外所给的俸禄。《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专心於官守。所给恩俸,著自 乾隆 二年为始。”《清通典·兵七》:“优赏休退官兵,旗员二品以上,以老疾乞休者,由本旗稽其服官岁月,军功等次,请旨给以恩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恩俸是清代特有的俸禄制度,指皇帝额外赏赐给官员的俸银,带有明显的恩宠与体恤性质。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础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恩俸”指清代官员于正俸之外,皇帝特恩加赏的俸银。其本质是常规俸禄(正俸)的补充,并非法定收入,而是君主根据官员功绩、地位或特殊需要(如赡养亲族)给予的额外赏赐。例如《清史稿·职官志》载京官常获“双俸”,即正俸外再加同等数额的恩俸,以示优遇。


二、历史制度背景

恩俸制度始于雍正时期,成熟于乾隆朝,主要面向高级京官及特定群体:

  1. 对象范围:

    六部尚书、侍郎等一品至五品京官,以及内务府官员、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乾隆元年(1736年)谕令:“在京文官,俸入未足供用……著加恩赏给双俸”,确立制度化恩赏。

  2. 发放形式:

    多按正俸比例增发,如“双俸”(100%附加)或“半俸”(50%附加)。部分恩俸以“养廉银”名义发放,用于补贴官员公务开支。

  3. 文化意涵:

    清代笔记《养吉斋丛录》指出,恩俸旨在“示体恤而励廉隅”,既缓解京官清贫,亦强化皇权恩威。


三、文献例证

《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凡官员恩俸,俱照正俸之数赏给。”

赵翼《檐曝杂记》:“京官例支双俸,以资拮据。”

此制凸显清代官僚体系中皇权恩赐与等级特权的结合,至清末新政时渐被新式薪俸制度取代。


主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清史稿·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养吉斋丛录》(清代吴振棫撰,北京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恩俸”是古代(尤其是清朝)朝廷额外给予官员的俸禄,属于一种特殊的津贴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恩俸指朝廷在官员常规俸禄之外额外发放的津贴,目的是改善官员的经济状况,使其更专注于职务。例如,《清会典事例》提到“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银,加一倍赏给”,即俸禄翻倍。

  2. 历史背景与实施时间

    •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正式推行,主要针对京官。
    • 因地方官员有“养廉银”等额外收入,而京官收入单一,朝廷通过恩俸平衡待遇差异。
  3. 适用对象与目的

    • 适用对象:最初为在京文官,后扩展至部分旗员(如二品以上官员退休时,可依军功等申请恩俸)。
    • 目的:缓解官员经济压力,减少贪腐,提升行政效率。
  4. 与其他制度的关联
    清朝还推行“双俸”制度,即官员领取双倍俸禄,与恩俸共同构成收入补充体系。

  5. 文献记载
    《清通典·兵七》记载了旗员退休后申请恩俸的具体流程,需综合任职年限和军功评定。

提示:若需查阅完整史料原文或更多案例,可参考《清会典事例》《清通典》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拜求宝璞堡寨八一宣言编列别屯兵丧不来气成美盯矃而外丰餽鼓隶孤卲红头阿三架把讲蒐讲题寄递警卡憬俗既死魄几于句倨钧严渴笔渴乏款仪蜡美人凌上龙鬣龙驷没兴谬说难题鸥汀怕不堡堠钱埒清逸齐天洪福弃嫌颯拉十二红诗谜首犯宿蠹摊钱腾光停积庭万投机倒把腿带文君垆香蒲陷师现行法写官胁诱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