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把節的意思、火把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把節的解釋

我國西南地區 彞 、 白 、 傈僳 、 拉祜 、 納西 、 普米 等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夏曆六月二十四前後。人們盛裝慶賀,舉行各種遊樂活動,入夜燃點火把,奔馳田間,驅除蟲害,并飲酒歌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風俗·火把節》:“今 滇 中以六月念八日為火把節。是日,人家縛茭蘆高七八尺,置門外爇之,至夜火光燭天。又用牲肉細縷如膾,和以鹽醯生食之。”彜族民間叙事詩《阿詩瑪》十三“不論是六月二十四,還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節,是 撒尼 人最大的節日。到節日的前後三天,在山野舉行盛大的鬥牛及擡跤(即摔跤)大會。會後,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盡情歡樂,談情說愛,一直到深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火把節是中國西南地區多個少數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樣的民俗活動。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節日起源與意義

    • 火把節起源于對火的崇拜,最初與驅蟲辟邪、保護莊稼的農耕需求相關(),後演變為集祭祀、社交、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2. 時間與參與民族

    • 主要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但部分民族如白族在六月二十五日()。主要流行于彜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
  3. 核心活動

    • 火把儀式:豎立巨型火把,手持小火把繞行田間和住宅,象征驅蟲祈福()。
    • 民俗競技:包括鬥牛、賽馬、摔跤等傳統項目()。
    • 歌舞慶典:夜間圍繞篝火歌舞,部分地區有選美活動()。
  4. 文化内涵

    • 承載着“祭火”信仰,彜族稱其為“都則”(意為祭火),蘊含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 現代發展為促進民族團結、展示非遺文化的平台()。
  5. 現代演變

    • 新增文藝表演、旅遊體驗等活動,如涼山彜族火把節已發展為持續月餘的文旅盛會()。

火把節是融合信仰、農耕、娛樂的活态文化遺産,既保留了火崇拜的傳統内核,又在新時代煥發出多元活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火把節

火把節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主要用于慶祝或紀念重要事件或人物。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火火,部首火則表示與火有關。火把節的拆分筆畫為火火火,共計三筆。

火把節一詞的來源并不完全清楚,但它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将火把點燃并舉起的慶祝或紀念活動。繁體字“火把節”和簡體字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火把節可以使用很多方式進行表達。常見的寫法有“煙火節”,“焰火節”等。但無論怎樣寫,它們都指的是慶祝或紀念時人們手持火把的節日。

下面是一些關于火把節的例句:

  1. 每年的火把節上,成千上萬的人手持火把,慶祝着我們的曆史和文化。
  2. 火把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3. 今晚的火把節将會給這個城市帶來無盡的歡樂和精彩。

與火把節有關的一些組詞和近義詞包括:煙火、焰火、慶典、盛典等。

火把節的反義詞并不常見,因為它通常代表着慶祝和喜悅的意義。但如果硬要找一個反義詞,可以選擇“黑暗”,因為火把所代表的是光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