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枝野鹿的意思、标枝野鹿的詳細解釋
标枝野鹿的解釋
《莊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标枝,樹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無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後因以“标枝野鹿”指太古時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紛擾,豈标枝野鹿,家熙戶皞。”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況欲以過門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諸标枝野鹿,其不為 西晉 者幾希?”
詞語分解
- 标的解釋 标 (標) ā 樹木的末端,引申為表面的,非根本的:标本。治标不治本。 記號:商标。路标。标記。标志。标尺。标語。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标明。标題。标價。标榜(原為揭示、表明;後引申為宣揚、吹噓)。
- 野鹿的解釋 野生的鹿。喻不慕榮華、超然物外的神态。 宋 曾鞏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節推》詩:“雲鴻可近眼先明,野鹿尚縻顔自忸。” 明 何景明 《贈蕭文彧號古峰序》:“摽支野鹿,貌之古矣。”
網絡擴展解釋
“标枝野鹿”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含義與上古社會的理想治理狀态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詞源
該成語出自《莊子·天地》篇,原文為:“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其中,“标枝”指樹梢的枝條,比喻君主如自然生長的樹枝般恬淡無為;“野鹿”象征百姓如自在的鹿群般不受拘束,體現道家推崇的“無為而治”理念。
二、具體釋義
- 分釋
- 标枝:樹梢的枝條,形容統治者不刻意幹預,順應自然。
- 野鹿:原野上的鹿群,比喻民衆自由自在、安居樂業的狀态。
- 整體含義
指上古太平盛世中,君主無為而治,百姓自得其樂,社會和諧自然。後引申為對太古時代淳樸狀态的追述。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述理想化的社會治理或對比後世紛擾。
- 例句:
清代魏源曾寫道:“況欲以過門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諸标枝野鹿,其不為西晉者幾希?”(《默觚下·治篇二》)
四、延伸意義
此成語反映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強調減少人為幹預,追求自然秩序。常被用于文學或曆史論述中,表達對簡樸社會的向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及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枝野鹿》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山林中四處奔跑的野生鹿類動物。下面是關于《标枝野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标枝野鹿》這個詞包含了三個漢字,它們的分别是:“标”(木字旁,共5畫),“枝”(木字旁,共8畫)和“野”(裡字旁,共11畫)。
來源:
《标枝野鹿》這個詞可能是由古代文人觀察到山林中野生鹿類動物的特點和行為而形成的。
繁體:
《标枝野鹿》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對于《标枝野鹿》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具體需要參考古代文獻。
例句:
1. 山林中的《标枝野鹿》在夜晚穿過叢林,顯得非常靈活。
2. 據說隻有真正的獵人才能追蹤到《标枝野鹿》的蹤迹。
組詞:
可以根據《标枝野鹿》這個詞的意思,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 标記
- 枝葉
- 野外
- 野生
近義詞:
與《标枝野鹿》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亂跑的鹿類動物
- 山林中奔跑的野鹿
- 野地中奔騰的鹿群
反義詞:
與《标枝野鹿》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
- 圈養鹿
- 家養鹿
- 局限于某一區域的鹿群
希望這些信息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需要,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