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尉的意思、都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尉的解釋

[title of the military officer subter general] 官名,次于将軍的軍官

吳廣為都尉。——《史記·陳涉世家》

項王使都尉 陳平召 沛公。——《史記·項羽本紀》

詳細解釋

(1).官名。 戰國 時始置。 秦 滅六國,遂以其地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将軍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漢景帝 時改 秦 之郡尉為都尉,輔佐郡守并掌全郡的軍事。 武帝 又置關都尉、農都尉、屬國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職中有水衡都尉;執行臨時職務的有搜粟都尉、協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設。

(3).官名。 唐 代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皆勳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職之階官亦以都尉為稱號。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文獻通考·職官十三》

(5).複姓。 漢 有 都尉朝 。見《漢書·孔安國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尉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武官稱謂,其含義和職能隨朝代演變而有所不同,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起源與職能演變

  1. 戰國至秦漢
    都尉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的秦、趙等國,是略低于将軍的武官。秦統一後,在郡級行政單位設郡尉,輔佐郡守管理軍事。西漢景帝時(公元前155年)正式改稱“都尉”,成為郡太守的軍事副手,掌管全郡軍事。

  2. 三國至南北朝
    三國時期職能分化,魏國設有将兵都尉、撫軍都尉、典弩都尉等,分管不同軍事事務。唐代演變為勳官稱號,如輕車都尉、騎都尉,授予有功者榮譽頭銜。

  3. 宋元至明清
    清代将都尉作為三、四品武散官的階官稱號,與實權官職分離。


二、分類與職能

  1. 地方軍事長官
    如郡都尉,負責郡内軍事防禦;邊郡設農都尉、屬國都尉,管理屯田或歸附部族。

  2. 中央特定事務官
    包括奉車都尉(掌皇帝車駕)、驸馬都尉(掌副車馬匹)、協律都尉(掌樂府)等,部分與軍事無關。

  3. 勳爵與榮譽頭銜
    唐代起,輕車都尉、騎都尉等成為勳官體系的一部分,清代則作為武職階官。


三、曆史地位與案例


四、總結

都尉的職能從實權軍事官逐漸演變為榮譽頭銜,貫穿中國古代軍事制度變遷。需結合具體朝代和官職前綴(如“奉車”“屬國”)才能準确理解其職責。更多案例可參考《史記》《漢書》及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尉》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官職中的“都尉”,類似于現代軍隊中的都官。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都(dū):由“邑”部首和5畫組成。 - 尉(wèi):由“寸”部首和9畫組成。 來源: 《都尉》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曆史文獻中,是指統領軍隊的高級官員。在古代,都尉是地區軍隊的統帥,負責指揮和管理一定數量的部隊。 繁體: 繁體字“都尉”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在字義和發音上基本保持一緻。因此,在古代也是以“都尉”來表示這一官職。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了這座城市的都尉。 2. 都尉指揮着一支強大的軍隊。 組詞: - 都城:指國家或地區的首都。 - 尉官:指具有尉級軍銜的軍官。 近義詞: - 主将:指軍隊中的主要指揮官,地位和職責類似于都尉。 反義詞: - 隱士:指隱藏在山林或鄉村中的人,與都尉的職責和地位相反。 希望上述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