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思鲈莼的意思、思鲈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思鲈莼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張季鷹 ( 張翰 )辟 齊王 東掾,在 洛 ,見秋風起,因思 吳中 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因以“思鱸蒓”喻思鄉歸隱。 宋 陸遊 《自小雲頂上雲頂寺》詩:“故鄉歸去來,歲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鄭谷 《舟行》詩:“ 季鷹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時自古難。” 清 李漁 《比目魚·肥遁》:“昔人思蒓鱸而歸隱,鱸魚乃隱逸之兆,這等看來,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思鲈莼”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思鄉歸隱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典故來源

該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中的故事:西晉名士張翰(字季鷹)在洛陽為官時,因見秋風起,思念家鄉吳中的莼菜羹和鲈魚脍,感歎“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羁宦數千裡以要名爵?”隨即辭官返鄉。這一典故成為後世表達思鄉歸隱之情的典型意象。

2.詞語構成

3.比喻意義

“思鲈莼”後來被引申為兩種情感:

4.文學應用

此典故在詩詞中常被化用。例如元代蒲道源《送吳閒閒真人》中寫道:“此行豈為思鲈莼”,借以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5.變體形式

文獻中亦可見“思鲈脍”“思莼鲈”等變體,但核心含義一緻。

“思鲈莼”不僅是一個曆史典故,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鄉土情結”與“淡泊名利”的雙重文化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思鲈莼》的意思

《思鲈莼》是一句寓言故事的名字,其中的鲈魚和莼菜分别象征美味和貧苦。整句話意味着思考美味和思考瑣碎的區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思鲈莼》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魚(魚部,部首17)和艸(艸部,部首140),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思鲈莼》源自《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莊子通過鲈魚和莼菜的比喻,表達了人們對于物質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間的抉擇。故事告訴我們,隻有尋求内心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繁體

《思鯬蓴》是《思鲈莼》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魚的字形是魚,艸的字形是艹,因此《思鲈莼》在古代寫作《思魚蓴》。

例句

他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追求物質享受,卻忽略了思鲈莼的重要性。

組詞

思想、思考、思維

近義詞

辯證、權衡

反義詞

迷茫、無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