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時的意思、二十四時的詳細解釋
二十四時的解釋
(1).即二十四節氣。《淮南子·天文訓》:“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
(2).指一日的時數。古以地支分一日為十二時,每時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參閱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四時》。
詞語分解
- 二的解釋 二 è 數名:一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貳”代)。 雙,比:獨一無二。 兩樣,别的:二話。不二價。 兩 筆畫數:; 部首:二; 筆順編號:
- 四時的解釋 .四季。《易·恒》:“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閑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
網絡擴展解釋
“二十四時”有兩種常見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理解:
- 現代24小時制
指國際通用的時間計量方式,将一晝夜劃分為24等份,每份為1小時。這種計時法以午夜0點為起點,連續計數至次日24點(即次日0點)。例如:
- 上午9時 → 09:00
- 下午3時 → 15:00
特點:避免“上午/下午”混淆,廣泛應用于交通、醫療、軍事等領域。
- 古代時間劃分
中國古代曾将一天分為12時辰(如子時、丑時等),每時辰2小時。但嚴格來說,“二十四時”在古代文獻中較少使用,更接近現代概念的24小時制。
若涉及其他領域(如節氣、詩歌中的特殊用法),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建議提供更多語境以便精準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十四時是指根據一天的時間周期,将一天分為二十四個等長的時間段的稱呼。現代社會中,二十四時更多地被用來表示一天的不同時刻或時間段,用于約定會議、航班、節目等具體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二十四時》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字,分别是“二”、“十”和“四”。其中“二”是由“二”部組成,讀作“èr”,筆畫數為二;“十”是由“十”部組成,讀作“shí”,筆畫數為兩;“四”是由“口”部和“一”部組成,讀作“sì”,筆畫數為五。
來源:二十四時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和農業生産經驗,并被用于精确計算時間。
繁體:《二十四時》在繁體字中仍然保持為“二十四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二十四時》這個詞在古時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字形形狀略有差異。
例句:在農村,人們通常會根據二十四時來制定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計劃。
組詞:二十四孝、二十四節氣、二十四橋、二十四支、二十四史、二十四式等等。
近義詞:一天、二十四小時、完整的一天等。
反義詞:半天、白天、夜晚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