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黜的意思、屏黜的詳細解釋
屏黜的解釋
排斥;抛棄。 三國 蜀 諸葛亮 《臨終遺表》:“提拔隱退,以進賢良,屏黜讒奸,以厚風俗。” 宋 歐陽修 《送張唐民歸青州序》:“苟一不勉,則又有屏黜不齒戮辱之羞。”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藝林名句》:“﹝ 呂晚村 ﹞中年以後,屏黜風騷,精研理學。”
詞語分解
- 屏的解釋 屏 í 遮擋:屏風。屏障。屏蔽。屏藩(“屏風”和“藩籬”,喻衛國的重臣)。屏翰(喻衛國的重臣)。 字畫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畫屏。四扇屏。 屏 ǐ 除去,排除:屏除。屏棄。屏斥。屏退。 抑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屏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發音與基本含義
- 發音:存在兩種常見讀法,一為píng chù(如、3、4),二為bǐng chù(如、5),具體需結合語境判斷。
- 基本含義:指“排斥、罷黜”,即通過隔離或剝奪權力、地位來排除某人或某物的影響力。
2.詳細解釋
- 字義拆分:
- 屏:意為“屏蔽、隔離”,如屏退無關人員;
- 黜:指“貶斥、罷免”,如罷黜官職。
合起來表示通過隔離或剝奪權力來排斥某人或事物。
3.使用場景
- 正式語境:多用于政治、人事調整或道德批判,如“屏黜讒奸”(排除讒言和奸邪之人)。
- 文學引用: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在《臨終遺表》中提出“屏黜讒奸,以厚風俗”,強調通過罷黜奸佞來改善社會風氣。
4.曆史與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文獻,後延續至宋代。例如歐陽修在《送張唐民歸青州序》中用“屏黜不齒”表達對不端行為的排斥。
- 北朝史書《北史》中也有“屏黜浮詞”的用法,指摒棄虛浮言辭。
5.近義詞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屏黜”強調通過主動排斥或剝奪權力來消除負面影響,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正式表達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北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屏黜的意思
屏黜(píng c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遮蔽或消除。指的是将某物或某人屏蔽或排除出來,不再被注意或納入視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屏黜的部首是屍(shī),總計13畫。
來源
屏黜的來源較為晚,最早見于明代楊慎《洪範》:“起自放屏黜隱,然後可久老。”意思是衆人為了避開誘惑,提高自己,需要先從屏蔽隱私開始。
繁體
繁體字為屏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屏黜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屏黜的寫法是屏黒,黑字表示“減少、削減”,意味着将某物減少,使其不再顯眼。
例句
1. 在人群中,他屏黜了其他人的視線,這樣才能專心完成任務。
2. 那家酒店在争議之後,決定屏黜有關該事件的所有評論。
組詞
屏蔽、黜退、黜陟
近義詞
屏除、排除、剝奪
反義詞
吸引、降臨、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