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綿的意思、披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綿的解釋

亦作“ 披緜 ”。脂厚。 宋 蘇轼 《送牛尾狸與徐使君》詩:“通印子魚猶帶骨,披綿黃惟漫多脂。” 施元之 注:“黃雀出 江西 臨江軍 ,土人謂脂厚為披綿。”亦用以指代黃雀。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禽獸比喻》:“黃雀曰披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披綿”原指脂厚,尤其用于形容黃雀體内脂肪豐厚的特點。例如,北宋蘇轼在《送牛尾狸與徐使君》中寫道:“披綿黃惟漫多脂”,施元之注解稱:“黃雀出江西臨江軍,土人謂脂厚為披綿”。

2.引申含義

後逐漸演變為黃雀的代稱。宋代胡繼宗在《書言故事·禽獸比喻》中明确提到:“黃雀曰披緜”,說明該詞在文學中已固定指代黃雀。

3.來源與考證

4.現代使用

該詞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出現。如需理解古籍中的“披綿”,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指代“脂厚”或“黃雀”。

“披綿”兼具描述性與借代性,既指黃雀的生理特征,也作為文學意象存在。其用法體現了古代漢語中動植物詞彙的生動性與地域文化特色。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綿的意思

披綿(pī mián)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某物柔軟、細密,如同羊綿細軟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字由“手”部和“皮”部組成,總共有8畫。

綿字由“纟”部和“帛”部組成,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披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律曆志》:“初分十五日為披日,十五日為綿日。”其意為分散、細微。

在繁體字中,“披綿”分别是“披綿”和“撇綿”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對于“披綿”的寫法也有所差異。

其中,“披”的古代字形類似于手臂高舉的姿态,與現代相比較為繁複。

而“綿”的古代字形則形似繩索的盤繞,與現代寫法略有差别。

例句

1. 她的頭發柔軟光滑,摸上去有種披綿的感覺。

2. 這款羊綿織物的質地非常輕盈,穿在身上感覺像披綿一樣舒服。

相關詞彙

組詞:披風、披肩、披薩、綿長、綿軟、綿羊。

近義詞:柔軟、細膩、絲滑。

反義詞:硬邦邦、粗糙、堅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