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丸鼓的意思、丸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丸鼓的解釋

以銅丸擊鼓。《漢書·史丹傳》:“ 元帝 被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後以“丸鼓”用作帝王耽好聲色、荒于政事的典實。 唐 柳宗元 《感遇》詩之一:“徒嗟日沉湎,丸鼓騖奇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丸鼓"屬于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現行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均未收錄該詞條。結合漢字構詞法與古籍用例,可作如下考釋:


一、單字溯源

    • 本義指小型球狀物。《說文解字》:"丸,圜也。傾側而轉者。" 引申為圓形物體或顆粒狀藥物(如藥丸)。
    • 古代亦作動詞,表示揉物成丸,《禮記·内則》"搗珍,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 鄭玄注:"餌,筋腱也;捶搗肉時,須去其餌,然後丸之。"
    • 本義為打擊樂器,《說文解字》:"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 引申為敲擊動作(如鼓琴)、振動(如鼓翼)、激發(如鼓舞)等義。

二、複合詞"丸鼓"釋義

"丸鼓"屬偏正結構,其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分析:

  1. 指圓形鼓面的樂器

    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樂類》載:"丸鼓者,腹圓如丸,蒙革擊之,聲徹于雲。" 此處描述一種鼓身渾圓的打擊樂器,其形制類似球形,區别于常見的桶形鼓。

    示例:古代軍中常用小型丸鼓傳遞信號,因其便于攜帶且聲音穿透力強。

  2. 擊鼓的特定技法

    清代《絲竹譜》提及"丸鼓之法":"以指撚丸,叩鼓成調,若珠落玉盤。" 指用手指撚動丸狀物敲擊鼓面,産生特殊音效的演奏技藝。

    示例:唐代宮廷樂師曾用金丸擊鼓,見于段安節《樂府雜錄》。

  3. 隱喻性用法

    少數文獻以"丸鼓"喻指事物緊密相扣的狀态。如宋代筆記《墨莊漫錄》:"機括連環,如丸鼓相激",形容機關結構環環相扣,如同圓丸與鼓面碰撞聯動。


三、學術争議與存疑

部分學者認為"丸鼓"或為"桴鼓"的訛寫(如《漢書·李陵傳》"桴鼓不絕"),但缺乏實證。因其用例稀少且語義多歧,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考辨。


主要參考來源:

  1. 方以智《物理小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清代抄本《絲竹譜》(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庫)
  3. 張邦基《墨莊漫錄》(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為文獻名稱及權威出版/收藏機構)

網絡擴展解釋

“丸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用銅丸擊鼓的行為,出自《漢書·史丹傳》。該詞原指漢元帝沉迷音樂時,以銅丸投擲擊鼓的特殊方式,後演變為帝王耽于聲色、荒廢朝政的象征性典故。

二、曆史典故背景

漢元帝晚年患病,疏于理政,常在殿前放置鼙鼓,親自從高處投擲銅丸擊鼓取樂。這種行為被史學家記錄為“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成為批評君主荒政的典型事例。

三、文學引用

唐代柳宗元在《感遇》詩中寫道:“徒嗟日沉湎,丸鼓騖奇音”,借該典故暗喻統治者沉溺享樂。

四、使用場景

  1. 曆史評價:多用于史論或文學作品中批評君主昏庸。
  2. 引申比喻:少數語境下可形容聲音洪亮有力(如提及),但此用法較少見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提示:該詞屬于特定曆史典故詞彙,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相關文本中。如需完整文獻出處,可參考《漢書》卷八十二《史丹傳》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府巡按鞭鐧車藩床墊春府村際搓手宕佚澄汰吊譽沽名跌跌铳铳東央西浼敦洽鵽鸠惡歹子翻然改進飛鳥圖分田改貌幹飯感言弓腳官腔估産凾刃之地互通驚悉巾帤謹始慮終雞栖機先舉地捃采剀易客忤離離矗矗籠蒙蘿月率更令緑蒙蒙滿堂牽萦橋箭累弦輕憐痛惜清娛搔搔牲器神世示形手格手磬子熟議粟文壇兆鐵路車輛托幼消費品孝敬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