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輕微細小。《漢書·刑法志》“毛舉數事” 唐 顔師古 注:“毛舉,言舉毫毛之事,輕小之甚者。”
(2).輕視忽略細小之事。 北齊 劉晝 《新論·慎隙》:“跨阜垤而好颠蹷者,輕於小也……智者識輕小之為害,故慎微細之危患。”
(3).輕盈小巧,輕便小巧。 唐 羅虬 《比紅兒詩》:“輕小休誇似燕身,生來占斷紫宮春。”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一:“其犂輕小,用一牛或人輓行。”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 安南 所進絹布皆極細,扇亦輕小,便於攜握,竹骨瑩浄。”
(4).低微。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王忱 死,西鎮未定,朝貴人人有望。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嶽相許。”
(5).少,小。 清 李漁 《風筝誤·和鹞》:“老成不覺年輕小,端莊增卻容顔好。”
“輕小”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文獻資料,具體解釋如下:
輕微細小
指事物在重量、體積或程度上微小,如“輕小如燕身”。唐代顔師古曾用“輕小”形容毫毛般細微的事物(《漢書·刑法志》注)。
輕視忽略細小之事
強調對細節的疏忽,如北齊劉晝《新論·慎隙》提到“智者識輕小之為害”,警示人們需謹慎對待微小隱患。
輕盈小巧/輕便小巧
多用于描述物品或形态的靈巧,如唐代羅虬詩句“輕小休誇似燕身”,或明代農具“輕小犁”的記載。
低微、少小
指地位或數量的低微,如“輕小職務”或“輕小損失”。
建議結合權威古籍(如《新論》《漢書》注)和現代詞典綜合理解該詞。
《輕小》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于形容物體的質量輕、體積小。
《輕小》的部首為車,由于是詞組,所以沒有具體的筆畫數。
《輕小》的源于漢語,具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中,描述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詞彙。
《輕小》的繁體字為「輕小」。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輕小」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1. 這個箱子非常輕小,非常適合旅行時攜帶。
2. 他的手藝真的太好了,能将一個輕小的木塊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
3. 這種輕小的音樂盒音質清脆悅耳,非常受歡迎。
輕巧、輕盈、微小、細小。
輕巧、輕盈。
沉重、巨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