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典的意思、本典的詳細解釋
本典的解釋
根本的法典。《逸周書·本典》:“幼愚敬守,以為本典。” 朱右曾 校釋:“治之本,國之典也。”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典的解釋 典 ǎ 可以作為标準的書籍:典籍。字典。詞典。經典。引經據典。 标準,法則: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詩文裡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典範。典雅。典禮。典型。 指典禮:盛典。大典。 主持,主
專業解析
本典的詳細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本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相對特定,主要具有以下兩層意思:
-
根本的法則或典籍:
- 釋義: “本”指根本、基礎、本源;“典”指法則、标準、經典著作。因此,“本典”合起來可以理解為作為根本依據的法則或典籍,即最基礎、最重要的經典或規範。
- 用法: 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指代具有根本指導意義的經典著作或法則。
-
特指明代梅膺祚所編字書《字彙》的自稱:
- 釋義: 這是“本典”最著名和特定的用法。明代學者梅膺祚編纂了一部重要的字典《字彙》。在這部字典的序言、凡例或正文中,編者常以“本典”自稱其著作,意為“這部典籍”或“本書”。
- 背景與權威性: 《字彙》在中國辭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首次采用按筆畫多少排列部首和單字的方法(共214部),并首創了“檢字表”,極大地方便了查檢,對後世的字典編纂(如《康熙字典》)産生了深遠影響。因此,當《字彙》自稱“本典”時,體現了編者對其著作作為權威工具書地位的認知。
- 例句(引自或仿《字彙》體例): “本典分部二百一十有四…”;“此字見載于本典某部”。
現代使用情況:
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本典”一詞已非常罕見。其第一個義項(根本的法則典籍)基本被其他詞彙(如“根本大法”、“經典著作”、“典籍”本身)所替代。第二個義項(特指《字彙》)則主要存在于研究古代漢語、辭書史或文獻學的學術語境中,當直接引用或讨論《字彙》本身時才會出現。
“本典”的核心含義指向作為根本依據的典籍或法則。其最具權威性和曆史意義的用法是明代字典《字彙》的自稱,這是漢語詞典學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極少使用。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本典”詞條的解釋會涵蓋其基本含義,并明确指出其作為《字彙》自稱的特殊用法。這是漢語詞彙研究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
- 《字彙》(梅膺祚 著): 原始文獻。在《字彙》的序言、凡例及正文中可見編者使用“本典”自稱該書。
- 《康熙字典》: 在序言或引用中可能會提及前代字書《字彙》及其體例,間接印證“本典”的指代。
- 辭書學史研究著作(如《中國辭書學史》等): 在介紹《字彙》的曆史地位和編纂特點時,必然會提到其自稱“本典”的慣例。
- 大型權威線上漢語詞典資源(如“漢典” zdic.net、“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等): 這些網站收錄了《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内容,可查詢到“本典”的釋義(注:當前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有效線上鍊接,故此處僅說明來源類型)。
網絡擴展解釋
“本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根本的法典”,主要用于指代治理國家或事務的基礎性、綱領性法規。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本典”由“本”(根本)和“典”(法典、典籍)組成,字面意為“根本的典籍或法典”。其核心含義是作為治國或行事依據的基礎性法規。
-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本典》:“幼愚敬守,以為本典。”清代學者朱右曾對此的校釋為:“治之本,國之典也。”,強調其在國家治理中的綱領性地位。
-
用法與示例
- 文獻引用:如“援古證今,查過本典,方知做法正确”(),體現其作為權威依據的功能。
- 比喻擴展: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某領域的核心規範,如“文明是一本典雅的書”()。
-
相關分析
從構詞看,“本”強調根源性(如對“本”的釋義為草木之根),而“典”則指向規範性文本,組合後凸顯法典的基礎性與不可替代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逸周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焙幹碧井長安日茶座掣鲸赤帷賜香鵰章斷塞端心端月對照樊絷覆前戒後剛才高陵乖烈寒塘悔歎火符薦寵結跏趺坐景入桑榆就擒阃域賴歹來谕良法靈舟率財邁達麥金利山秘赜墨卷木禺馬南戶内命旁戶情窦漸開輕緩棨信燃萁煎豆三脊茅射孔神根生硝省治伸手試邑水輾水禽束手樹栽栽瓦解王權微言文學史五鼎香積寺諧好